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精)

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精)
作者: 熊秉元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精)
ISBN: 9787506097758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1936年的一天,在上海一家豪华酒楼里,有个奇 特的聚会。十余位来宾,都是七十开外的耄耋长者。 他们有几位穿西装,但多半穿的是中式长袍或马褂, 还有好几位头上戴着传统的小圆帽。在外观上,他们 举止从容优雅,看得出是受过良好教育,经过大风大 浪,是华人社会里不折不扣的长者尊者。但是,虽然 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浓浓的中国气息,他们彼此之 间却以流利的英语交谈,而且是地道的新英格兰口音 。更令人讶异的是,他们虽然已经年逾古稀,彼此却 都还谑称“囡仔”(boy)。 他们确实很特别,因为他们有极其特殊的身份和 头衔——他们是硕果仅存的“大清留美幼童”! 在1872年到1875年之间,大清帝国前后选派了 120位幼童,送到美国留学,他们的年龄,在9到15岁 之间。按照计划,他们将住在美国家庭里,在美国读 中学,进军事院校或大学理工科系,然后回国服务。 虽然后来计划因故终止,但是在美国近十年的熏陶, 已经让他们与众不同。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一位是修 建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另一位是中 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在中外历史上,大清幼童的际遇,都是很奇特的 一页。在这个过程里,有几位关键性的人物。首先, 容闳是这一切的推手。他因缘际会,由香港到美国求 学,从常青藤名校耶鲁大学毕业。眼见西方文明之盛 ,再回头看大清社会的腐败落后,他觉得唯有师法西 方,而且从根救起,才可能振衰起弊。他所想到的, 就是大量选派幼童,到美国受完整的教育,再回国一 展所长。 容闳的抱负,如果没有曾国藩的鼎力支持,当然 不可能实现。晚清时期,曾国藩在朝廷上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然而,即使位极人臣,曾国藩还是要小心翼 翼。环伺左右的,多的是怀旧排新、仇洋恨外的势力 。稍一不慎,不但幼童留洋的计划功亏一篑,他自己 的地位都可能受到影响。 与容闳和曾国藩相比,吴子登算是名不见经传的 小人物。然而,留美幼童整个计划的转折,却是由他 而起。幼童到美国之后,集中在康涅狄格州 (Connecticut)的首府哈特福德(Harfiord)。为了就 近照顾,也为了督导幼童,清廷在当地设了“留学事 务局”,还派了督导人员。吴子登,就是事务局的第 四任主管。他到任之后,在周末按惯例召集幼童,教 授四书五经。可是他发现,在美国家庭待上一段时日 之后,这些幼童们已经沾染当地自由开放的习气。他 要求幼童行跪拜礼、背诵古籍、态度驯服谦抑,幼童 们不服,更受不了他的鞭笞和呵斥,于是冲突日益严 重。 吴子登禀报清廷,长此以往,这些幼童将与西人 无异,不再以圣人教化为依归。一连串的奏折,再加 上国内外政治情势的风吹草动,清廷终于下令,终止 留美计划,全体幼童分批返国。幼童们等于犯错被遣 返,所以千里迢迢回到故土之后,受到监视拘禁,类 似犯人的待遇。 1884年,中法海战,法国军舰(铁壳船)和清廷 的军舰(木壳船),在闽江口马尾附近交战。一阵炮 声隆隆、硝烟散去之后,半个时辰不到,清廷的福建 水师全军覆没。被分派到福建水师的几位留美幼童, 花样的年华就此画下急促的句点。1894年,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在黄海海面,清廷的北洋海军受到重创, 又有好几位留美幼童壮烈牺牲。 其他幼童的际遇,没有这么悲壮。不过,这些在 美国土壤上迎接阳光、日益茁壮的精英,就在清朝倾 颓、民国肇始的动乱岁月里,像草芥一般随风飘舞、 自求多福。 对于容闳、曾国藩、吴子登而言,他们的所作所 为,可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容闳,基于自己的信念 ,推动幼童留美,数十年而不悔。曾国藩,考虑到朝 廷情势、自己的政治处境,也只能顺势而为。吴子登 ,对美国风土人情陌生隔阂,坚持“中学为主、西学 为末”,他认为幼童应该尽速回国,避免持续受污染 ,也是出于一片善意。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