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代名人传(青少版)

福建历代名人传(青少版)
作者: 编者:郭丹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福建历代名人传(青少版)
ISBN: 978755502103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号龙湖,光州固始人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在平定闽粤边民叛乱 、开发漳州地区上做出杰出贡献,因此被后世尊为“开漳 圣王”。著有《龙湖集》行世。 关于陈元光的籍贯,史学界有较大的争议,主要有“ 固始说”、“河东说”和“揭阳说”等。传统的观点,都 认为他是光州固始人,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所说的“河 东”仅是他的郡望。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赞成明嘉靖《广东 通志》的说法,认为他是潮州揭阳人,先世住在颍川,到 祖父陈洪(字克耕),是隋朝的义安(即广东潮州)郡丞 ,故留居于此。《丰顺县志》更是具体地描述陈洪居住的 地点为清乾隆三年设县的丰顺县境内的八乡贵人村。因为 这里自“秦汉迄隋,为南北通道所必经”,身为义安县丞 的陈洪就居守在这个重要的军事要塞上,他的子孙也可能 在这里出生。但隋末唐初群雄蜂起之际,陈洪曾率领将士 回到中原,辅佐李世民匡正天下,年老之后,回到河南老 家终老。 陈洪的儿子陈政,字一民,以武功著称,在与父亲追 随李世民攻克临汾等郡中立下战功,“以从征功,拜玉钤 卫翔府左郎将、归德将军”。唐高宗总章二年(669),“ 泉潮间蛮獠啸乱,百姓苦之”,陈政主动请求带兵弹压, 以靖边方。朝廷也以陈政刚果有为,有勇有谋,晋封他为 朝议大夫和岭南行军总管事,带兵3600人出镇绥安(今漳 浦一带)。不料被土著“蛮獠”迎头反击,陈政所率府兵 退守于九龙山(今福建龙海县九龙岭),阻江为界,插柳 为营,奏请朝廷增兵济急。唐高宗命陈政两个兄长陈敏、 陈敷率58姓军校前来援助。敏、敷二帅在征途之中,先后 病死于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县)。随军南行的还有陈政 母亲魏氏、陈政夫人司空氏及其14岁儿子陈元光。魏氏遂 即代子率军,继续南下,终于与陈政会合于九龙山麓。援 兵既到,陈政即挥师直取绥安,并在此处开屯建堡,实行 且耕且守的军屯制度,将士过着亦兵亦农生活。 陈元光自幼聪颖好学,博通经史,喜读兵书,年十三 ,即领光州乡荐第一。他随军人闽之后,追随父亲南征北 战。而陈政不负朝廷厚望,出生人死,历尽艰辛,“靖寇 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镇守闽粤之吭,泽被泉潮 之野”。仪凤年间(676—678),崖山剧贼陈谦攻陷冈州 城邑,遍掠岭左,闽粤惊扰,陈政在平叛过程中,积劳成 疾,于仪凤二年(677)病故于军中,享寿六十二岁,谥忠 肃。年仅二十一岁的陈元光代为将兵,先后平抚了潮州、 循州、惠州一带的“啸乱”。至此,岭表悉平,还军于漳 江流域之屯营地,继而立行台于四境,时加巡逻,方数千 里无桴鼓之惊。事闻于朝,于永淳二年(683)加陈元光为 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时年二十五。 平定泉漳之乱是陈元光的功绩之一,他的更大贡献在 于开发和经营漳州。永淳二年陈元光上《请建州县表》, 请在泉、潮之间设立州县。有谓“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 则在举庠序”,以期长治久安。至垂拱二年(686)获准于 泉潮间增置一州,按其所请设治所于云霄屯营地之漳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