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博物学(自然观察丛书)
作者简介
朱耀沂教授是**的昆虫学家,**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教授,退休后投身科普事业,著作颇丰。《蜘蛛博物学》《老鼠博物学》《蟑螂博物学》等书,均为“大树教授博物学”系列的重量级著作。
内容简介
代表中生代的恐龙,自三叠纪初期出现后便征霸了地球上所有的空间,至自三叠纪末期忽然消失,结束在地球上一亿六千万年的霸业。它们的灭*,引起多种揣测与探讨。为何在恐龙出现前的一亿多年前就出现的蟑螂,能逃过一劫,甚至让种族生命延续到现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蟑螂与人类的**次接触 我们现今生活在新生代的第四纪,而被认为是*早人类的“猿人”出现在第四纪初期。由于在发现猿人化石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石器,因此考古学家认为\\\\\\\"旧石器时代\\\\\\\"大约从这时候开始。*进化的“猿人”,即使用火的北京猿人的出现,则是约五十万年前的事。由于他们知道使用火,不仅让居所暖化,还开发出烧、烤等烹饪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使得本来只在周围活动、以热带地域为原产地的蟑螂,很自然地就汇集在猿人的生活范围里,利用猿人们吃剩的食物、生活残渣物等维生。人类与蟑螂的接触,可能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此后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蟑螂*好的存活环境,而让蟑螂摇身一变,成为居家常见的昆虫。 蟑螂的入侵过程 虽然大部分的蟑螂都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域,但上述蜚蠊科的美洲大蠊等五种,以及姬蠊科的德国小蠊,足迹却遍布世界各地,常在人屋出入。这是因为我们房间里的室温已随建筑构造的进步及空调系统的普遍,调整为适合我们作息的温度,即使在寒带,冬天室内也很温暖。此外,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替蟑螂营造出容易活动的条件,因此虽然被称为害虫的,不过是近五千种中的少数几种,但它们一逮到机会便很容易在入侵地立足并繁殖,*终变成**性的害虫。 蟑螂的团体生活 我们在大扫除时,常会在一个抽屉或厨房的角落发现很多只蟑螂,这种地方总有一堆它们的粪粒和一股特有的异臭。其实昆虫群居的情形相当常见,如蜜蜂、蚂蚁,以及与蟑螂有远亲关系的白蚁,都过着群居的生活,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那么昆虫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这样做目标较显著,不是容易成为害敌攻击的目标吗?如果发生传染病,不是全军覆没吗?的确有这些危险性存在,但群居的优点足以弥补这些缺点。 古代的蟑螂防治 至今所知有关驱除蟑螂的*早纪录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B.C. 1570-1304 )写在莎草纸上的“死者之书”,在这份长达22米的文书上,以象形文字写了两百多条咒文,大多是为从冥界解脱的死者灵魂写的,然而其中有这么一句“可恶的蟑螂,离开我,我是雄羊头神” 。后代的人认为这句咒文是祭司在祭祀前熏香驱逐祭场所有昆虫时咒念的,称得上是*早的人蟑大战。 防治蟑螂的基本原则 蟑螂是令人困扰的一种卫生害虫,因为它很难清除干净,通常昼伏夜出,能迅速爬行及钻入壁缝。还有很重要的是,它很容易对部分杀虫剂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治上的困扰。因此面对这个难缠的对手,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蟑螂大反击 虽然经过多年的研发,杀虫剂的效能及安全性己大有改善,人们也在追求害虫防治及环境保护上渐渐取得平衡,但杀虫剂的施用也遇上严重的挑战,那就是出现杀虫剂失灵的情形。为何如此?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杀虫剂质量变差;二、喷施工作不当;三、害虫获得抗药性。就杀虫剂的化学分析或利用室内饲养的标准品系昆虫进行杀虫试验,可以验出杀虫剂质量的变化;进行施药现场的监控也可以查出喷洒过程有无疏失,当原因不在前两项时,就是抗药性引起的问题了。 结语 有人说“当人类灭亡后就会是蟑螂的时代”或说“下一个地球的主人翁将是蟑螂”,是否真的会这样?类似的疑问我曾在拙著《老鼠博物学》中提过,虽然人类已安然通过中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斯卓达马斯说的“1999 年世界将要毁灭”的大预言,但越来越多的人对人类持续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消耗自然资源,感到忧心忡忡,有人甚至担心人类早晚要面临*迹的命运,届时老鼠、蟑螂等繁殖力惊人的动物将会称霸天下。 智斗“小强”的“***”! ★比恐龙出现还要早的蟑螂,如何繁衍至今? ★蟑螂到底有多少种?入侵我们住所的又是哪些? ★为什么家中“小强”难以**?它们有何种生存*技?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对付“小强”,曾经用过哪些手段? ★蟑螂竟然也能当宠物,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恶趣味?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里,萨姆沙是不是变成了一只蟑螂 这是一本关于蟑螂的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人都讨厌蟑螂,每次遇到蟑螂都欲“除之而后快”,同时又为如何除掉家中的“小强”伤透了脑筋。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战胜敌人就要全面地了解敌人,在这本书里,你能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