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选择:王东京经济讲座18题](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423/03/20230423032047535.jpg)
出版社: 中国财经
原售价: 79.80
折扣价: 47.90
折扣购买: 高质量发展的选择:王东京经济讲座18题
ISBN: 9787522320793
王东京,经济学家、教授、博士,长期担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地厅级干部班、 中青年干部班主讲教员,讲课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学员欢迎。 历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务部主任、教育长、副校(院)长,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近千篇;著有《经济学笔谭》《经济学反思》《经济学分析》《中国的难题》《中国的选择》《中国的前景》《王东京经济学讲义》等 20多部专著。 2000年前后撰写的“与官员谈”系列丛书在国内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研判经济形势应重点关注发展质量 目前无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经济专家,分析经济形势所采用的方法:首先都是根据GDP增长率,对经济形势作总体判断;然后再分别用“消费、投资、出口”的数据与上年作对比,要是今年增长速度高于去年同期,就认定经济形势向好;反之,则认为形势不乐观。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甚至到20世纪末,用上面的方法研判经济形势无可厚非。那时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曾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1980年翻两番。在那样的背景下,研判经济形势当然要看“增长速度”的高低。 然而,今非昔比。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同时中央提出要“稳增长”。我们知道,在此之前中央强调的则是“保增长”(保增长率8%)。从“保增长”到“稳增长”,这一变化所释放出的信号,是不再追求高速度, 而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 特别是最近几年,这方面的信号已越来越强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并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于是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高速增长阶段,我们根据增长速度研判经济形势,那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应该怎样分析经济形势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能再用过去的老办法。因为无论GDP增速还是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速,皆是数量指标,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深入分析,GDP增长率高低其实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对比下面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0.3%,总产值为39.7万亿元,新增产值约4万亿元;第二组数据: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1%,总产值为99.1万亿元,新增产值近6万亿元。2019年GDP增长率虽比2010年低4.2%,可新增产值却多出2万亿元。 由此可见,GDP增长率与经济形势不可以画等号,不能说增长率高,形势就好;也不能说增长率低一些,形势就不好。事实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增长率放缓在所难免。如西方工业七国,他们在经济起飞、向成熟推进阶段,皆保持了较高增长率;而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后,增长率却明显放慢,且无一例外。 进一步分析,用“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率判断经济形势其实也不可取。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皆属于一定时期的支出。支出增加,并不保证收益就一定增加;有些时候,支出增加反而可能令收益下降。其中原因,是支出增加后收益能否增加,要受诸多条件的约束。关于这一点,让我分别解释: 关于投资与收益。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规律:“投资边际收益递减。”意思是,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增加投资,新增投资与新增收益的比率会不断下降。举个例子:某企业大规模增加了投资,产出也会随之增加,可若市场需求未增加, 或者产品销售不对路,结果形成大量库存,投资增加后利润不会增加,甚至可能亏损。 关于消费与收入。一般地讲,消费支出要由收入决定。这是说,一定时期消费支出增加,表明同期居民收入在增加。但这并非铁律。比如发生通胀后,消费支出增加也许是消费品涨价所致,而非收入增加;而有了消费信贷后,人们贷款买车买房,消费增加也不代表当期收入增加。 关于出口与进口。本国将商品出口到国外可以换回外汇,但换汇本身并不是目的,出口的目的是进口。说得更直白些,外汇的实质是外国对本国的欠债(或借条),若不用于进口,外汇就不过是一串数字或者一堆纸。也正因如此,故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最佳状态是进出口平衡。 按照上述的分析,那么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研判经济形势就不应再看支出,而应重点关注发展质量。怎样判断发展质量的优劣?我认为应从收益角度看,可具体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看总收入。总收入包括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收入。这三大主体的收入,加总起来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不同于GDP,是一个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 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增加,说明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国民收入减少,说明经济发展质量下降。 第二层面:看经济基本盘。所谓经济基本盘,是指失业率、通胀率、宏观债务率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等。若失业率和通胀率适度,而宏观债务率可控,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表明经济运行质量稳定。反之,如果失业率和通胀率大幅上升, 宏观债务率超出警戒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表明经济运行存在隐患,发展质量不佳。 第三层面:看收入结构。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既然如此,分析经济形势还应从收入结构看。若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税收保持同步增长,说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协调;反之,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企业利润增长,意味着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而企业利润增长低于政府税收增长,说明税负偏重,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1.探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涵盖18个热点议题,直面挑战和问题,助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全面发展 2023年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成为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在总理记者会中,李强总理在介绍新一届政府工作时也提出,要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书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包括经济增长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经济循环、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国企改革、乡村振兴、城市化、反垄断、房价问题、基本经济制度等议题。同时也对经济学界流行观点进行反思,内容新颖,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通过经济学原理和大量经典案例,深度剖析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阐明可行路径 本书作者通过巧妙的案例,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解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解答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经济概念、事件和问题。同时,结合大量的经典案例,多维度、多层面地探讨国家和企业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其观点独到、引人深思,可以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掌握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 3.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王东京为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带来的18堂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经济学课程 本书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讲课风格,内容生动有趣,颇具特色。作为一本极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的经济学通俗读物,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可以启发企业管理者在提高发展质量方面进行更好的部署和落实。对于普通读者,本书也可以解答一些疑惑,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