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有志气/金波送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最傻的人”成功了 1862年,德国格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 了他的新学生。在对新生进行笔试和面试后,亨尔教 授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马上又神色凝重起来,他隐 约感觉到这届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他教学生涯中碰 到的特别聪明的苗子。 开学不久的一天,亨尔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积累 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要求他们 重新仔细工整地誊写一遍。 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时,发现这些手 稿已经非常工整了。所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 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烦冗枯燥 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搞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傻子才 会坐在那里当抄写员。最后,他们都去实验室里搞研 究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 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其实,科赫 也不知道教授为什么要他们抄写这些手稿,但他认为 教授这样做应该有他的道理。同学们都开始取笑科赫 ,他们叫他“最傻的人”。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 授的办公室。看着科赫满脸的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 突然严肃地对他说: “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 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 明的学生,竟然都不愿做这种繁重、乏味的抄写工作 。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 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种一丝 不苟的精神。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 略细节。要知道,医学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的 大事呀!而抄那些手稿的工作,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 机会,也是一个修炼心性的过程。”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他意识到身为 一名医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地做“最傻的 人”,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心态和研究作风。正是秉 持着这种做事态度,他才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分离出炭 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而第一个发现传染病 是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人,也是这个叫科赫的“ 最傻的人”。1905年,鉴于科赫在细菌研究方面的卓 越成就,瑞典相关机构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了他。 如果把科赫的经历和你周围的人相比较,你就会 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那些成功者,并不一定是 很聪明的人,但他们必定是傻傻地专注于同一件事而 从不动摇的人。 (作者:黄兴旺) 永远坐在前排的撒切尔夫人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 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 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力争一流,做在别人前头,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 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 父亲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 因为玛格丽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所以 她才有了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 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 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 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这一信念。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 ,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通常要学四年的拉丁文课 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 育、音乐、演讲以及学校的其他活动中也都一直走在 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 价她时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 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1979年,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 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希尔达· 撒切尔。 “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励 人一往无前,争创一流。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 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 所以不能坐在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 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 终“坐在前排”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 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 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她的教育给了我们深 刻的启示。 (作者:赵晓东)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