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舞台(歌剧的社会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鎏金舞台(歌剧的社会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作者: (英)丹尼尔·斯诺曼|译者:刘媺//程任远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0.58
折扣购买: 鎏金舞台(歌剧的社会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ISBN: 978720812874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和佛罗伦萨、曼图亚等意大利北方城邦不同,威 尼斯是一个“共和国”,在许多方面格外自由,思想 也非常独立。1606年,因其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容忍( 包括对新教徒的容忍),整个城市实际上是被罗马教 皇逐出了教会。一旦出现任何吸引人的东西,威尼斯 人的天性必然对其无比夸耀,或许还会进行兜售。这 座城市在很长的时期以来,一直是欧洲各地富人游客 寻求冒险刺激的必经之地。1594年,与莎士比亚同时 代的作家托马斯·纳什(Thomas Nash)发表了一篇生 动的文章,文中的人物在威尼斯遇到一个皮条客,他 们被他带到一处妓院,叫做“妖妇塔比瑟”。塔比瑟 显然是一个高贵而优雅的场所,就像“任何一座神圣 的处所”一样,里面摆满了“书籍、画册、念珠、十 字架,还有一间男装店……每一间房子里都有”。塔 比瑟的妓女们收拾得干净利索,纳什写道,床上“一 丝褶皱”都没有,枕头像“格罗宁妻子们的肚子”一 样光滑,令纳什这一帮年轻男人无可挑剔。“我们所 花出去的钱,”纳什总结道,“令我们如同帝王。” 狂欢节之时,威尼斯处于暴乱和危险当中。伊弗林描 述说,威尼斯人会“投掷灌满了甜水的鸡蛋,不过却 不够甜美”。同时他们还有“一个野蛮的风俗,在街 上和露天广场上猎杀公牛,这非常危险,因为通道都 非常狭窄”。在拉赛仁尼斯玛的河道中,游客们发现 他们身处丰富的文化交汇之流,在这里,文艺复兴之 传承与拜占庭之传承相遇,艺术与商业相遇,东方与 西方相遇。 尽管外表浮华,威尼斯却在衰落。1630年途经曼 图亚的帝国军队,第二年将瘟疫带到了威尼斯,使得 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超过 15万人命丧黄泉;15年之后,威尼斯又陷入了与奥斯 曼土耳其扩张者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这场战役耗尽 了国库,1669年以共和国耻辱的战败而结束。更严重 的是,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步萎缩,随着威尼斯曾经占 尽优势的贸易航线,被一些新开辟的通往东方的航线 所取代,无法避免的衰落便成为长期的趋势。贫困开 始蔓延,城市的统治者则以更琐碎的清规戒律来进行 应对。“最安详共和国”,对于每一个能透过城市的 面具看本质的人来说,都显而易见地已经陷入了永久 的衰败。“威尼斯征服了我的双眼,”法国政治哲学 家孟德斯鸠评论道,“却无法征服我的心灵与思想。 ” 然而,在这样的日子里,威尼斯依然以宽宏的微 笑面对世界,或许至少是个凝固的乔装笑容。不光是 在狂欢节期间,而且也在整个一年当中,以一系列的 节日和活动让每一天充斥着物质之上的精神胜利。艺 术和手艺充当了令人上瘾的毒品,抹去了传统的道德 准则,成为永久逃避严酷现实的方式。生活也效仿艺 术并成为令人更加惬意的东西:剧院。威尼斯本身就 是一座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城市,它独特的布局形成了 无与伦比的景观:剧院就在运河上、广场上、教堂里 、家庭中,人们走路、交谈、穿衣打扮就是一幕幕生 动的戏剧表演。尤其是,这座城市还有不少公共剧院 ,它们通常是由一些贵族家庭利用在城里空置的房产 建起来的。在这些剧院中,流动演出团的演员们通常 都有把握吸引一批花钱看演出的观众,这些观众不仅 有贵族,还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典型的演出由一出 诵读喜剧构成,其中穿插着一些歌舞元素。如果观众 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一些设置灵巧的舞台机关,如 当初给伊弗林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一类。16世纪90年代 ,也就是托马斯·纳什写作的那个年代,在里亚尔托 以西的圣卡西亚诺附近有两座公共剧院,其中一座于 1629年被烧毁,随即用砖块进行了重建,并被重新命 名为圣卡西亚诺剧院(Teatro S.Cassiano),后来它 再次被烧毁,又再次被重建,从1637年开始,圣卡西 亚诺剧院里一直开展着我们如今所称的歌剧这种活动 :一种公开促销、以定期或重复性商业演出为基础、 拥有专门的剧院和付费观众的音乐戏剧娱乐形式。 当时,威尼斯最著名音乐家,是年届七十的克劳 迪奥·蒙特威尔第,他同时也是圣马可大教堂的音乐 主管。不过,很少有威尼斯人会知道,30年前在曼图 亚一座文艺复兴宫廷内,他们的这位教堂音乐家,曾 经创作了也许是歌剧史上最早的名副其实的杰作:《 奥菲欧》(Orfeo)。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