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22中国年选系列)

202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22中国年选系列)
作者: 中国作协创研部 选编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8.98
折扣购买: 202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22中国年选系列)
ISBN: 9787570229437

作者简介

中国作协创研部,是中国作家协会下属的研究机构,以组织、研究作家创作为主要任务,对各自领域、门类的创作、思潮、队伍等情况开展调研,反映作家、评论家的意见、建议和动态;举行作品研讨,推介优秀作品;开展学术讨论和理论研究,引导文学思潮等。 李朝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评委。著有理论批评专著《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传记《春风化雨——当代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纪实》《少年英雄——20名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故事》《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居里夫人的女儿》《硬汉子作家海明威》等。

内容简介

讲好真实可信故事,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2022年中国报告文学概述 李朝全 2022年,中国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对于文学界而言,本年度最重大的事件大概当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和首次为之举办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活动。在新时代这十年,中国报告文学始终保持着持续繁荣发展的态势,它的优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就是通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述真实可信故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它的真实性,来自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客观准确生动形象的刻画与讲述,它是对正在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一些重要史实的回望。人们通过这些真实的人和事能够受到启发,受到情感的感染、思想的熏陶和灵魂的洗礼。报告文学在传递给人们丰富的新颖的信息的同时,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予人们思想启迪,这是其作为新闻与文学联姻的产儿的优长所在。而作为时代的讲述者、记录者、书写者,报告文学往往还具有超出文学的价值,包括史志文献价值和社会学人类学等文化方面的价值。在2022年,报告文学的这些特点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 报告文学评价标准的探讨 文学评奖最关键的就是评价标准的确立和统一。2022年中国作协举办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宣部组织了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在这些全国性评奖中,报告文学都占据重要地位。 “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标准是:“作品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尊重创作生产和出版规律,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坚持质量第一,优中选优,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鲁迅文学奖评奖标准是:“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获奖作品应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关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注重作品的艺术品质,鼓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在这些方面,报告文学无疑具有特别的优长。在评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时,评委们讨论最多、关注最多的话题就是报告文学的题材和主题,尤其关注“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作品”。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关于这些主题的作品,都是题材重大的作品。蒋巍的《国家温度》和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分别以全景式描写和贵州一地的个案讲述,聚焦“脱贫攻坚”这一千年梦想、百年大计;龚盛辉的《中国北斗》聚焦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过程;丁晓平的《红船启航》是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讲述了从嘉兴南湖启航的建党故事,以及嘉兴对一大会址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故事;钟法权的《张富清传》则是关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本色不改的退伍老英雄张富清的传记。这些作品几乎都涉及新时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当然如果从10部提名作品中看,其中也有从微观角度小切口进入,反映社会现实和焦点问题的作品,譬如李兰妮的《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马丽华的《青藏光芒》。而鹤蜚的《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聚焦大三线建设历史往事,高建国《大河初心》讲述焦裕禄精神风雨历程,刘国强的短篇报告文学《祖国至上》聚焦时代楷模、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飞行记录”,这些基本上可归为重大题材和宏大叙事。可见,报告文学评奖特别重视思想标准,对于题材和主题更为看重。 本届鲁奖评奖反映出来的情况,能够体现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些值得重视的趋势。譬如,关注重大现实事件、重要人物,表现时代主旋律;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包括国家节庆活动,进行一些组织化创作。反映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具有特别的价值,备受关注。重大典型包括功勋人物、国家荣誉获得者、最美人物、时代楷模等的事迹成为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科考题材、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主题也是作家们青睐的内容。 在评奖标准的把握上,评委们在注重题材和主题的同时更强调报告文学的艺术性,也就是作品的可读性、感染力、思想力和影响力。艺术性理应成为评价报告文学的重要标准,艺术性不足是当前报告文学影响力削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文学艺术性匮乏的现象相当普遍,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另外,在创作中过度抒情的内容比比皆是,感叹号满纸飞,这也要引起报告文学作者高度警惕。 讲好新时代精彩故事 2022年正好是新时代的第十年。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文学体裁,特别注重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重大事件的记录与书写,因此新时代叙事就成了当下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本年度,孙晶岩的《中国冬奥》,讲述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筹办冬奥会的经过,以及部分冬奥冰雪运动健儿的风采。王雄的《中国力量》聚焦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突出高铁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出行方式的改变等。还有一些展现重大科技成就的作品,如黄传会的《奔月》叙述孙家栋等探月科学家事迹,陈新的《月上》反映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探月历程,蒋巍的《中国激光探秘》描写我国激光科技研究,许晨、臧思佳的《全海探:中国“奋斗者”探秘深海》讲述深潜科技故事,陈丽伟的《“天鲲”遨游》聚焦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吕翼、刘建忠的《重器之基》关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和移民工作,这些都是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一些突出的成就,这些报告文学作品有力地彰显了这些成就中所蕴含的强大的中国精神力量。 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记录仍旧是作家热衷的创作领域。本年度出版的如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是一部关于西海固脱贫攻坚的文学性报告,作者以亲历性、在场性的采访和书写,以共情共鸣式的叙述方式,生动反映了数十年来西海固的沧桑巨变。罗伟章的《凉山叙事》则聚焦历史文化习俗,表现彝族这个从古老历史走来的民族在新时代的进步足迹。余艳的《新山乡巨变》对准周立波笔下的家乡、《山乡巨变》故事的发生地——湖南益阳市清溪村,讲述这个村子奔向小康的历程。辛茜的《我的青海,我的雪原》聚焦阿尼玛卿山脚下那些援助青海的各界人士的故事,表现东西协作促进西部开发的历程。这些作品都各具特点,关注不同的方面,其共性是具有较好的文学感染力。 本年度还涌现出一批反映新时代这十年重大成就的文学作品,如何建明《万鸟归巢》书写苏州工业园区海归者的故事,李朝全的《春天的前海》聚焦十年来深圳前海这个“特区中的特区”从一片荒滩烂潭发展成为现代城区这一涅槃蝶变的历程,弘扬了以拓荒牛为标志的特区精神。徐锦庚的《拔节生长的雄安》等作品聚焦雄安新区建设,李春雷《最后的小麦》视角独特,通过雄安当地一个农民告别农作摇身变为工人建设者的故事来反映雄安的沧桑巨变,令人耳目一新,是个人视角与历史视角的一种有机结合。 甄选2022年之精品,聚焦时代热点,关注民生问题,讲述人物故事,钩沉历史记忆,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气派和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