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珍藏本)(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 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 。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 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 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 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 无用且无趣的。我们的目 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 文化修养又有专业知识的 人——专业知识是他们奠 基起步的基础;而广泛的 文化修养,使他们既有艺 术般的优雅,又有哲学般 从容,通达高远深邃之境 。 我们必须要记住:自 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 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 16—30岁之间发生。训练 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 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 里所受到的教育。大主教 坦普尔说过的一句名言可 以佐证我的观点。一个年 少时在拉格比公学表现平 平的男孩子,在其长大成 人后却非常成功,人们对 此感到非常惊讶。大主教 在解释人们的困惑时说道 :“问题不在于他们18岁 时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 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 在训练儿童的思维活 动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的是那种我所说的——“ 呆滞的思想”(inert ideas )——那些仅仅被大脑所 接收、却没有经过实践或 验证而不具有普世性的知 识。就是说,正确的知识 必须实用过、验证过,并 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能成立 ,“放之四海而皆准”,套 用现在时髦词汇就是“普 世”。 在教育史上,有个非 常有意思的现象,某些学 校在某个时期。充满天才 创造的活力,人才辈出, 群星璀璨,然而不久,开 始沦为卖弄炫耀,墨守成 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 大脑已经被呆滞的思想塞 满了。就教育而言,充斥 呆滞思想的教育不仅无用 ,反而有害,因为其极具 腐蚀性;这种腐蚀性会生 成人的劣根性(pessima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除了某些时候思想活跃 、具有创新之外,其他时 候都背上了沉重的知识的 包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 教育却聪明智慧的女性, 她们见多识广,把世界看 得通透,当她们步人中年 ,成了社会中最具智慧和 文化修养的群体,就是因 为她们曾经免遭那些呆滞 思想的侵蚀。每次对人类 社会进步举足轻重的知识 革命,都是一次对陈腐呆 滞思想的反抗和反叛。但 是,可悲的是,由于对人 类心理的忽视,某些所谓 的教育制度又重新用呆滞 的思想来蒙蔽人们的眼睛 。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如 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 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 (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 科目;(二)如果要教, 就一定要教得透彻。 教授大量的科目,如 果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一 点皮毛,那么就会造成一 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碎片的 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 思想活力的火花。如果只 给儿童教授一些少而精的 科目,让他们对所学的东 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 ,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所学 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 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孩 子自己的发现(discovery ),就会是一些普遍的、 基础的概念,这些概念能 够帮助他们理解生活中不 断涌现的各种事情。孩子 就是要这样来生活。 我所说的“理解”,不仅 仅是一种逻辑上的认识, 而是那句法语格言“理解 一切,即宽恕一切”层面 上的“理解”。那些学究或 许会嘲笑具有实用性的教 育,但是,如果教育是没 有用的,那么它又是什么 呢?!它是一种藏而不用 的才能吗?教育当然应该 是有用的。不管你生活的 目的是什么,它对圣·奥 古斯丁有用,对拿破仑也 有用,对你、对我都有用 。教育是有用的,因为去 理解这个世界是有用的— —好的教育,能让人更好 地理解这个世界。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