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作者: 黄如一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ISBN: 9787203077114

作者简介

黄如一,男,汉族,1983年生人。 作为一名通俗历史作家,黄如一具有文理双科学历背景,并长期在政府供职,倡导用理性客观的逻辑思维科学分析史实,强调将一名工学博士的理性逻辑、一名公务员的公共管理实践和对史料的认真研究结合起来,在感性上推崇钱穆的温情史观,从正面书写中国历史,弘扬先进的中华文明。 著有《铁血强宋》,参与组稿《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从秦汉到清代的两千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在这 段被称作封建时代或帝王时代的两千年中,统一的中国概念逐渐形成,中华 文明走向成熟。而这漫长的两千年并非只有一个朝代,一个个前后相继的王 朝构成了中国历史这幅跌宕起伏的浩瀚长卷。 但有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周而复始的王朝更替史 ,每一次改朝换代又回到原点,重复上一个周期,所以几千年里中国始终原 地踏步。”这句话曾让无数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立志要将本民族 的传统文化连根拔起,改换门庭,投在西方文明旗下。至于这位西哲姓甚名 谁、家住何方就不透露了,因我实在不好意思直接冒犯他的鼎鼎大名。他这 个流毒甚广,至今还有无数拥趸的论断显然是错误的。在过去的几千年中, 在中国特色封建社会道路上发展的中华民族,不但不是原地踏步,而且还是 全球进步最快的一个民族。每一次改朝换代不但不是回到原点,而且很多次 还是引领人类文明走向的重要节点,用杰出的管理科学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社 会发展的瓶颈。 全球进步最快!杰出的管理科学!有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教育的精英已经 忍不住要扇自己两个耳光,看是不是在做梦。别急,如果您耐心看完本书, 恐怕要把脸扇肿——就算脸皮够厚,手也要扇肿。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扇精英的脸,我可没兴趣写这么一部书,只是近年 来民间学史气氛浓郁,人人都爱指点江山,纵论古今。这本是好事,但可能 现代人不太擅长繁体字和文言文,白领们更忙着过劳死,没空去看正史,却 热衷于当年明月、赫连勃勃大王、黄如一之流用口水话写的通俗历史。无数 人高举自己都忘了是从《明朝那些事儿》还是《铁血强宋》或是《金瓶梅》 中看来的论据,每天在论坛、茶馆、公交车和办公室津津有味——也有可能 是脸红筋涨地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一句话可以总结出上下五千年的盛衰规律 ,一句话可以点破中华文明为何必然被西方文明甩在后面,再一句话又可以 成为如何反超的锦囊妙计。我甚至相信,他们再多说几句,可以让玉帝和嫦 娥交换工作——在他们看来,天庭政府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天蓬元帅魁梧的体 形结构区别也就是自己多弹几下舌头。 当然,我很赞赏言论自由,更提倡学术宽容,但这个问题实在有必要认 真探讨一下——西方传统封建社会和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到底谁周而复始,原 地踏步,而谁引领世界发展前行。 很多探讨者认为:古代中国没有自由民主,没有管理科学,只有两千年 的独裁专制,能发展出来个狗屁。然而搞笑的是,这些讨论的朋友往往并不 具备最基本的史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很多刚刚搞清丞相其实是宰相的一种 ,甚至还没来得及搞清黄帝其实不是皇帝中的一个,却可以用百分之百,甚 至百分之一万的口吻告诉你:“别傻了!管理科学?社会进步?这些东西压 根儿就没有出现在封闭落后的封建中国!”——当然,也有可能说的是西方 。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作答?我们至少应该先准备一点历史学和公 共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略览过了我们的历史才好回答。 首先,中华帝国并不机械等同于西方的Empire(帝国),中国的封建社会 亦绝不简单等同于西方的Feudal society(封建社会),而是中国特色封建社 会。西方封建社会以宗教和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为纽带,传统西方公共管理学 的要义便在于强化这种纽带作用。而东方社会没有宗教和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公共管理思想则是以设计组织结构体系和协调平行人际关系为核心。中华 帝国分为许多朝代,每个王朝都希望本朝长盛不衰,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符 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国家政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每个朝代的不同设计就构 成了中华帝国的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至少应该略览过这种发展历程,才好作 出从不进步或者总在进步的宏大论断。 那么每个朝代的结构体系和运行风格又如何形成?一建国自然就有了吗 ?只恐未必。所谓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事实上开国皇帝往往都是些打天 下的武夫,王朝的盛衰气运似乎更取决于第二代皇帝如何坐江山。因为一世 打江山的方式自己一个人用就可以了,后人不用学,但是二世主怎么坐江山 ,则往往成为整个王朝长期坚持的标杆。这个标杆树得好,王朝就发展得好 ,而标杆一旦跑偏,便很难保持繁荣稳定。所以,研究一世怎么造反,在和 平年代似乎意义更小,而研究每个王朝的二世主所设计的国家架构,就能从 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个朝代的总体风格和运行机制,从而勾勒出整个中华帝国 两千年来的发展脉络。具体到每位二世主,由于建国初期的一些不规范性和 不稳定性,他们往往都不是常规继位,坐上皇位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所以 我作《煮酒话太宗》十三篇,来与读者共同研究他们的故事。 如果把每个王朝的第二代领导人称作二世,似乎太枯燥了一点,不妨使 用中国传统的太宗称谓。在此,需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史书对皇帝的称呼以及 谥法的常识。 所谓谥法,即指一个人死了,后人追赠给他的一个称号。这个称号概括 了此人的一生,可以和爵位连用。比如一位周天子(天王)很厉害,就叫周厉 王;一位秦国公很孝顺,就叫秦孝公;一位汉朝的皇帝又孝顺,武功又很卓 著,就叫汉孝武帝。后来公的概念扩散化了,杰出的士大夫均可称公,不一 定真的是公爵。比如范仲淹谥号文正,习惯就称范文正公。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