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杜杰平,女,85后,管理学硕士,从事管理咨询工作10余年。通过写作重建人生意义,开启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水瓶座的她热爱自由,在变革与创新思维的影响下,寻求突破自我认知与情绪障碍,重塑内在世界,走上全心热爱生活的自我救赎之路。 她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使命与价值。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家庭和学校是情绪和认知的源头 生命最初都是一张白纸,任由后来的经历涂抹。我们被家庭、学校和社会牵引着体验形形色色的人生经历,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情绪和认知没有好坏,那些成就我们的情绪和认知会限制我们,而那些限制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同样也在保护我们。我们在寻找源头时,要带上那个拥有无限视角的“我”,重新回到生命无知与空白的状态,放下评判,以包容的二元思维重新审视过往的一切,从完全接纳这一切开始。 童年自由自在的我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只有找回童年的美好,才能重新感受生命最纯粹的快乐;只有找到童年的伤疤,才能看清楚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成长,以避免再次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 我是个幸运的人,我的童年幸福而美好,我感受过无条件的爱和馈赠。我也是个不幸的人,因为我亲手将恐惧和自卑埋进内心,经常无意识地被它们影响和控制。 我小时候是个疯丫头,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过家家,捏泥巴,吹柳条哨子,用高粱秸秆做手工,招猫逗狗,捉迷藏,跟着一帮人拿着棍子打打杀杀,躺在麦秸垛上晒太阳,去雨后的树上捉知了猴……身边的一切皆有趣,玩伴无处不在,玩具随手可做。我是自己世界里的国王,随心所欲地徜徉在无限的欢乐中。 六岁的时候,我被送去村里的育红班学习,我才意识到生活还可以有这么不自在的状态。我被安排在一间破旧阴暗的房间里,规规矩矩地背着手坐在座位上。我本能地强烈抗拒,于是总会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今天生病了,明天下雨了,后天要跟爷爷去赶集……直到爸爸发现我故意不去上学,他拿起鸡毛掸子说要打我,围着桌子一圈圈追。我哭到不能自已。如果爸爸再继续强迫和恐吓我,我便真的会生病,一躺就是好几天,头晕呕吐,蔫不唧地吃不下饭。父母需要经常跟老师请假,后来看我实在不想上学,干脆也不请假了,任由我混迹于自己的世界:家附近的各种角落、农历逢“四”和“八”的市集、京杭运河河畔……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本能地叛逆,也为以后无数次的叛逆埋下了种子。感恩父母的宽容与爱,尽管当时的我弱小无力,还是争取到了与学校同学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游荡的生活是丰富有趣的:看蚂蚁搬家、知了蜕壳、小鱼吃蝌蚪、蜜蜂采蜜,还下河捞小鱼小虾。我给罐头瓶系上妈妈纳鞋底用的白洋线绳子,将绳子另一头绑到棍子上,往罐头瓶里放点馒头渣儿,然后挑着棍子把罐头瓶送到水里,静静地看着小鱼小虾来吃。它们很快就会闻到馒头渣儿的味道,毫无防备地游进罐头瓶里。我趁它们不注意,猛一下提起棍子,就将它们捕捉上来了。 夏天的傍晚,最忙碌的事情是捉知了猴。知了猴藏在蚂蚁洞一样的洞穴里,十分隐蔽。我用小拇指轻轻一抠,将洞口表面的薄土层掀开,一个比大拇指还要粗的洞便呈现在眼前。知了猴正蜷缩着躲在里面,用透亮的眼睛注视着突如其来的光亮。我拿着一根很细的树枝伸进洞里,它立马本能地紧紧抱住树枝,我轻轻一提,就将它成功地拽出洞了。如果错过在洞里和它们相遇的机会,就只能在闷热的夜晚,举着手电筒到树林里去树上寻找了。 …… 第二章 爱情里的囚徒困境 爱情就像理想,不经意地在我们心里撒下种子,悄悄地生根发芽。它带我们领略世间的美景,牵着我们飘向无边无际的远方。我们沉浸其中,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但只要对方轻轻拽一下手中的线,我们就会坠入痛苦的深渊。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情感的缺失,当我们因为缺乏爱而向外索取的时候,就像不会发光的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总是缺乏温度。爱情观里藏着我们的生命密码,请问自己两个问题: 你希望恋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你曾经因为哪些原因主动和对方分手? 爱情造成的内心的缺口和伤口,启示着自我需要提升的方向。我们要警惕由爱情观形成的执念,在情感关系中伤人伤己,影响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度、健康的亲密关系。我们要通过修行不断弥补自身的缺憾和伤痛,才能避免再次被它们吞噬和伤害。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我都希望身边陪伴的人是温暖的、有趣的。乍见之欢,久处不厌,如春风,似甘泉,亦师,亦友。我有幸在工作中收获真挚的爱情,也不幸尝到失恋的痛楚。 咨询事业是最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距离的,从当初的陌生拘谨,到面对面工作,一起通宵加班,还有偶尔K歌、撸串、喝酒、侃大山,最后每天一日三餐地陪伴。如果说这种熟知只是限于生活和工作,那么一起奋战的齐心协力则将同事情谊升华为战友情谊,从形影不离到惺惺相惜。 他是个细心、体贴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安排得很妥当,不像我经常丢三落四、毛手毛脚的。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特别,只是因为担心同事间尴尬,我一直在逃避。他很懂女生的心思,哄人的话张口就来,看起来不够真诚,大脑时刻在提醒我防范情场老手。但他博学多闻、幽默活泼、洒脱不羁,对生活充满热爱,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很多公司都不鼓励同事间恋爱,我也尽量压抑着自己,对他的殷勤装作若无其事。 没有人证明过同行是否适合做情侣。遇到他以后,我经常忍不住思考这个问题。我决定用SWOT分析法帮助自己进行判断。 优势(Strengths):朝夕相处促进感情升温、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劣势(Weaknesses):天天见面导致审美疲劳,双方暗暗较劲,谁也不服谁,不情不愿地义务帮忙。 机会(Opportunities):近水楼台先得月。 风险(Threats):向阳花木易为他人春。 综上,同行因为经常在一起工作,生活中相互照顾,能够共同成长和进步,很容易日久生情,把依赖当爱情,以为找到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但也因为天天在一起,很快就没有了新鲜感和神秘感,把对方的帮忙视作理所当然。对方比你成长得慢,你怀疑他的智商;对方比你成长得快,你担心他始乱终弃,忙活半天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我得出结论:最好不要找同行。 然而,感情越压抑,越不可遏制。我隐隐担心爱情这颗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炸得我粉身碎骨、体无完肤。他似乎没察觉到我的异常,男人的理智使他既可以从容地应对工作,也可以随时深情地开玩笑。而我已经像坠入大海胸闷慌乱、失去重心,熟悉的工作也变得力不从心。我期盼项目早点结束,给自己一些喘息的时间和空间。知道“暴风雨”一定会到来,但我希望它来得晚一点,让我平息下心中的恐慌,待我鼓足勇气面对。 我终于在慌乱和压抑中缴械投降了,也许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起了作用,也许是我在纠结时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管结果如何,我决定勇往直前地好好爱一场。毕竟人生苦短,为什么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自从我们在一起,他积极地从朋友间的殷勤照顾转变为餐桌礼仪的教导者,教给我如何敬酒,如何夹菜。我故意不听他的指挥,我行我素,却暗自记下他说的每个细节。寒暄、客套是我最不擅长的,我讨厌这些在我看来有些虚伪的繁文缛节,所以一直没有什么进步。他总会提醒我哪里做得不太妥当。被他教育是一件极不开心的事,我经常会不耐烦地回应他:“哎呀,知道了,真烦。”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法分开,讨论问题的时候,嘴角会不自觉地流出笑意,甜蜜拥抱的时候也会有工作的烦恼萦绕。我有时会想到底是什么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欣赏,惺惺相惜,还是同仇敌忾?我们是在谈恋爱,还是互相取暖而已?想太多的时候,我会反过来劝慰自己:既然付出了真情,得到了暂时的真意,是不是就该知足了? 他说:“我会在每个当下好好爱你。” 我问:“为什么不是永远?” 他说:“永远不是承诺,只是一个虚幻的谎言,我能保证的只有现在。” 我说:“那你对我撒个谎吧,就说会永远爱我。” 他说:“我不想骗你。” 我的心开始隐痛,仿佛已经看到他的未来生活规划中根本没有我。辗转反侧,我决定理性地分析该如何应对。 我曾参照“囚徒困境模型表”,想弄清楚恋爱双方各自的决定如何影响最终的结局。 我在不知道对方如何选择的情况下,如果选择爱对方,可能收获爱情或面临最大的损失;如果我选择离开,那么另一方则会遭受较大损失;如果双方都选择离开,那么双方也都会遭受最大损失,无一幸免。从理智的角度看,只有同时选择爱对方,才是最好的结局,只要任何一方先离开,另外一方都会损失惨重。现实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爱情悲剧,是因为人们容易从利己的角度选择首先离开,以获得掌握主动权的最大利益。 只要无法摆脱“离开—受伤”的权衡与算计,就要体会患得患失,遭受情感的伤害。当我开始理性分析时,就已经在与欲望的魔鬼共舞,陷入囚徒困境了。 我断定他已经开始做选择了,他一定会是先离开的那个人。 …… 你就是你自己的天赋使命! 在这个世界上,我信惟一要做的就是成就自己! 把过去还给过去,把未来的不确认性交给未来,从当下开始,先完成后完美!去做现在就想做的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尽情去绽放你生命的厚度、广度、宽度和热度,找到自己的热爱,然后去实现它!去过你自己滚烫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