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幼儿教育路径探寻
作者简介
田静,女,武汉市武昌区实验幼儿园园长。简历:1.2000-2007年担任湖北省武昌实验附属幼儿园园长。2.2007-2011年担任武汉市武昌实验寄宿幼儿园园长。3.2011-2015年担任武汉市武昌区育红幼儿园园长。4.2015年至今担任武汉市武昌区实验幼儿园园长。主要科研成果:1.撰写的论文《大班科学系列活动“自制饮料”的实践与反思》获武汉市《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科研论文三等奖。(武汉市《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2004)。2.论文《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研究》获武昌区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武昌区教育局,2004)。3.撰写的《科技活动(上下)》获武汉市教育学会第十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武汉市教育学会,2005)。4.课题《幼儿园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被评为武汉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主要著作:1.教学案例——大班科学系列活动《自制饮料》的反思与实践发表在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五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冲突、反思、期待、成长”——研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足迹一书上。(武汉出版社)。 2.教案——《中国结》发表在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五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冲突、反思、期待、成长”——研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足迹一书上。(武汉出版社)。3.参加编写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学会学习幼小衔接实验读本”《科技活动》上下册。(湖北美术出版社)。4.教育笔记“掀裙子”发表在湖北省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成果之一——现代幼儿心理保育与教育一书上。(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绿色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活性:首先,把课程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特别是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人士),注重把自然、社会、文化和师幼个体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这就意味着课程向向生活开放、向文化开放、向幼儿与教师的个体经验开放等。其次,绿色生活课程体现的是关注幼儿自然的、生命本质的和谐与终身发展这一价值观,这就决定了绿色生活课程必须向所有的幼儿个体开放,关注到每个自然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同时,绿色生活课程还要向幼儿的终身发展开放,体现促进幼儿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思想。绿色生活课程的观点给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是我们可以把课程范围延伸到幼儿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和谐共存的视角开发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绿色生活课程。 本研究借鉴了生物学中绿色的概念,以幼儿园的教育要素构成的儿童成长环境为区域范围,以各项园本资源载体,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从生“绿色”的视角构建园本课程。从理论价值来看,有助于丰富我园绿色生活园本课程的内容和优化教育策略。从实践价值来看,有助于建构我园绿色生活的园本课程体系,既能全面提升我园办园水平,也希望能给姐妹幼儿园提供相关的借鉴及辐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