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成语故事/大私塾教养阶进丛书

诸子百家之成语故事/大私塾教养阶进丛书
作者: 编者:杨中介//任文博|总主编:张海彤|绘画:李哲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诸子百家之成语故事/大私塾教养阶进丛书
ISBN: 9787540779429

作者简介

任文博,1987年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音韵学家冯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韵学、历史与语言学、汉藏比较语言学、方言学(北京话)等。著有论文《<广韵>引<说文>资料研究》等,并与导师合作进行“中华诗词新韵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杨中介,1959年出生于台南,祖籍山东,**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大私塾知行学馆讲师。**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媒体交流及出版活动,曾任**《世界地理杂志》总编辑。2004年开始涉足教育领域,任台北市**教育简介制作人。此后数年,分别在北京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担任职务,负责汉语远程教学合作,在全国各地主讲上百场大型教育讲座。其间参与主编**远足出版社《一看就懂丛书》、北京教育出版社《天才少年成长丛书》。2012年获**出版金鼎奖两项提名。

内容简介

言而有信 【讲故事懂道理】 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个人名叫吴起,是当时** 的*事家。魏武侯做国君是,吴起担任西河郡守。西 河是秦魏两国的边境,当时秦国有个小哨亭离魏国的 边境**近。如果不除掉这个小哨亭,会对魏国种田 的人们构成很大的危害,吴起想*下它。但因为哨亭 很小,又不值得为这件事征集*队。于是吴起就想到 了一个办法。他在北门外放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 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和上 等住宅。”一开始人们都不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情, 认为一定是在欺骗人,所以都没有人去搬那根辕木。 后来终于有人鼓起勇气把木头搬动了,吴起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 东门外放了一筐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 门,赏赐跟之前一样的东西。”人们这次知道吴起是 个言而有信的人,就争着抢着去搬运那筐赤豆。吴起 看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下令道:“明天将*打哨亭, 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和住 宅。”人们争先恐后地参加。于是,只用了一个早上 就把哨亭*打下来了,解决了边境防守的问题。 见义勇为 【讲故事懂道理】 东汉末年,朝廷*败,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 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孙坚从小机智勇敢。他十七 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 抢掠了商人的财物,在岸上分赃。一路上的商旅行人 ,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的船只,也 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没 什么了不起的,让我去收拾他们。”他的父亲却不想 让他去,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没有听父亲的话,提着刀大步奔向岸边。一 面走,还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 众人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 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 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乘机追赶杀掉了一个海盗 才返回。他的父亲看到后**吃惊。孙坚因此声名大 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掌管兵马的校尉之职。 “见义勇为”是一种****的品格。身为小朋 友,能够有“见义勇为”的品格是很好的,但我们也 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能盲目地去做。 爱礼存羊 【讲故事懂道理】 孔子不仅是一名**的教育家,他对政治也一直 抱有自己的理想。他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 坏,希望能够复兴周礼。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周天子每年秋冬之交把历书 颁给诸侯。诸侯接*了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 一只羊祭庙,然后到朝廷听政。 当时卫国有一个人名叫子贡,是当时有名的商人 ,也是孔子*喜爱的徒弟之一。他除了经商,还在鲁 国和卫国做官,*高做到了两国的相国。 当子贡在鲁国做官时,鲁国的国君得到历书后, 既不亲临祖庙,也不听政,只是简单地杀一只羊应付 了事。子贡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意义,就要把用一只 活羊来祭祀祖庙这种礼仪废弃不用。他的老师孔子* 尊崇的就是周朝的古礼,所以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很不 高兴。于是孔子就把子贡叫来对他说:“子贡啊,你 爱惜的是那只羊,我爱惜的是那种礼。” 这就是“爱礼存羊”的故事。故事既反映了孔子 对周礼的坚持,也反映了弟子子贡不拘泥于形式、崇 尚变革的想法。 箪食瓢饮 【讲故事懂道理】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学生 三千,其中*出名的有七十二人,后世称为“七十二 贤”。其中有一名叫作颜回的学生,是孔子*喜爱的 。颜回虽然生活贫穷,但他品德高尚、**好学,他 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用颜回 的行为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 一次,孔子讲到了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发挥一 通,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 做到,值得学习。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 思就是说,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 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颜回 依旧快乐,颜回可真高尚啊! 这就是成语“箪食瓢饮”的来历。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尽管生活贫困,尽管身处逆境,也要坚持高尚 的品格,坚持学习,永不放弃。 P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