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坎: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作者简介
金海年,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MBA,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兼副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家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有《制度红利》《2049: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中国债务:如何走出高杠杆陷阱》《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研究》等。 顾强,经济学硕士,企业管理学博士,管理工程学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在纺织工业部、国家纺织工业局、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工作。曾任华夏幸福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目前担任北京都市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巩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博后研究员、中国财富管理五十人论坛青年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研究员。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世界经济动荡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国政府封杀华为、中兴等企业,对我国高科技领域实施“卡脖子”日趋频繁,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和机构不断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一直面临各种经济技术封锁,从“巴统”到“瓦森纳协定”,西方国家对我国经贸、科技的遏制始终没有停歇。美国视我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网罗其盟友对我国的遏制、封锁、打压将长期存在。 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海、智能仪表仪器、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大量进口关键性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及关键设备。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国高端芯片 90% 需要进口;虽具备较强芯片设计能力,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被发达国家垄断;封装测试处于先进水平,但芯片制造环节薄弱,高端芯片几乎全部要外委代工;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依赖进口,光刻机成为“瓶颈”。我们要从创新驱动入手,补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中的若干短板,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命脉与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尽快实现自主可控。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要成为制造强国并力争走在前列,需要改革创新、自强自立、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孕育着巨大商机,拥有较完整的制造配套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产业大军,工业、制造业发展具有坚强有力的支撑。唯有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切实增强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化解“卡脖子”的困局?本书作者金海年、顾强、巩冰带领各自研究团队从经济学维度构建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当前“卡脖子”的科技、资源、交通、规则和平台等五大领域,同时剖析了数字经济时代“卡脖子”的特点、形式和手段,研究提出了大国崛起中对“卡脖子”的破解之道。值此图书付梓出版之际,谨以此序表示祝贺,并期望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团队继续深入研究,形成系列化研究成果,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1.内容创新,思考深入,现实意义深远。梳理其他国家的典型经验与教训,剖析“卡脖子”问题的理论实质,同时考虑数字经济时代国际垄断的新形式,在发展自身实力和寻求国际新秩序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对“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大国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作者团队研究扎实,学术背景深厚。金海年院长、顾强院长、巩冰博士及其团队多年对大国崛起、垄断与反垄断等问题有深入研究,发表过多篇具有较强的专业度和理论性成果。 3.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特聘专家江必旺博士鼎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