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差社会(岩波新书精选)(精)
作者简介
橘木俊诏
??1943年出生于兵库县,1973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Ph.D.)。后在美、法、英、德大学及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后任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同志社大学经济系教授,经济企画厅客座主任研究官,*本银行客座研究员,*本银行客座研究员,经济产业省教席研究员、2005年度*本经济学会会长等职,现任京都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丁曼
??外交学院副教授,*语教研室主任,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著有《*本能狂言在中国的译介》,主编《*本谣曲选》,并在《现代*本经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文化遗产》等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内容简介
前言
8年前,我写了一本《*本的经济格差》(岩波新书,1998年),并在书中指出,*本“一亿总中流”的时代已经过去。具体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本社会贫富差距很小,*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中流意识,不过现在这一时代已宣告结束,*本的贫富差距正在扩大。
此书一经出版,就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支持,也有人批评我的统计方法,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已不**于经济学领域,甚至波及其他的研究领域。
对于格差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和各大智库纷纷开展国民问卷调查。面对“你觉得*本的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吗?”的设问,几乎所有的调查结果都显示,七到八成被访者做出了肯定回答。可以说,很多*本人对于逐步扩大的社会格差已有切身体会。
在这一时代浪潮中,人们围绕着格差再起争论,其契机是2006年1月内阁府公布声明,该声明认为*本格差扩大只是老龄化引发的表面现象。内阁府的这一见解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格差的确在扩大,也有人认为格差不过是表面现象。
我认为这次争论与以往各次的性质都不同。小泉首相在国会出人意料的发言:“哪个社会都有格差,出现格差*非坏事”“有人嫉妒成功人士,拖强者后腿,如不遏止这种风潮,社会将停滞不前”,就明显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争论的一大特征就是上述思考方式,即认为“格差有何不好?”“格差扩大又有何妨?”。这种思考方式,远比此前的“社会格差是否在扩大”“*本社会是否还是‘一亿总中流’”这样的争论,*能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而且,连以首相为首的领导层也开始持此种主张,这一点也很重要。
这种现象的背景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是本书将探讨的重点。
格差扩大与阶层固化
第三章第五节介绍了机会的不平等化正在扩大,还考察了父母收入、阶层、职业等因素影响孩子的教育水平,甚至成为影响孩子的阶层和职业的决定性因素。接下来我们将着眼大局,考虑上述问题将如何影响*本的未来。
很多认为应允许格差扩大的人同时也认为有必要促进竞争、提高效率。然而,格差如果继续扩大,不平等加剧,极有可能招致阶层固化,即子承父业的情况。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矛盾—原本是想促进竞争的,结果反倒抑制了竞争。
■研究*本阶层社会与贫富分化的经典之作,聚焦当下热点话题“格差社会”。“格”,等级;“差”,差距;“格差社会”即阶层固化、贫富差距*益扩大的社会。
■经济大国*本,在其国民的高收入和高消费水平、繁荣的**都市、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背后,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量失业和流浪人员、阶层固化和不平等、逐渐缩小的社会保障网以及生活于其阴影之下的弱势群体。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数据,指出当代*本格差扩大的现状及影响,如同一面镜子,照见当代中国的现实。
■*本经济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橘木俊诏,研究劳动经济学数十年,曾以敏锐的洞察力宣告了*本“一亿总中流”时代的结束,*本国/内倡导“高福利·高负担”经济政策的第/一人,反对*本**纵容格差扩大的政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新书”是诞生于*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