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第1卷从神话到历史中华的摇篮)
作者简介
陈舜臣,日籍华裔历史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种语言。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创作领域涉及小说、历史、随笔、游记等。 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并先后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推理史上的首位三冠王,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7年开始创作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先后有《鸦片战争》《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孔明》等名作问世,至今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我曾经一边行走在旧金山中华街的坡道上,一边 思考:刚才所听到的故事将如何在那个社会传播呢? 那样的故事会传播下去吗?更重要的是,那个社会会 一直存在下去吗? 这是一位第二代华裔老人对我讲述的故事:关于 他的父亲随祖父移居美国的经过。他的故乡广东省花 县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出生地,因此居住在叛逆者首 领之地的居民都受到清朝廷严厉的镇压。由于无法忍 受这种压迫,人们便开始出国谋生。 这位老人的儿子、四十多岁的第三代华人对这个 故事似乎还有些兴趣,但当时也在场的下一代的青少 年,据我观察,对祖父讲述的故事却毫不关心。他们 大概连“太平天国”的基本知识都没有。 不言而喻,对于已经成为美国国民的年轻华人来 说,华盛顿、林肯的故事比太平天国更感觉亲切。即 使他们还记得曾经听说过的太平天国的故事,但对其 发生的年代以及重要人物等,恐怕都记忆模糊了吧。 尽管他们家族中的近祖和这一起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 的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他们心中,太平天 国仍然是遥远时代的遥远世界里的事情,对其记忆无 疑会越来越淡薄,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美国修建横穿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时候,移居美 国的中国人急剧增加。因为美国人认识到,作为这项 前所未有的艰巨工程的建设者,中国人比当时美国所 能招募到的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华 人劳工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美籍华人社会中, 这种记忆极其鲜明深刻。 当年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的后裔,其中的成功 者所集结的同乡、亲属的后裔,在美籍华人中大概占 相当大的部分。他们传递给子孙后代的故事中,讲述 修建横穿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叙事诗要比太平天国战 争的残余片断更加生动,更有激情。因为这些故事就 发生在他们现在所居住的美国这块土地上。 后来,中国的留学生来到美国,也有的定居下来 。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也会给后代讲述他们自 己的故事。美籍华人中,有几位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些光辉耀眼的天才是华人社会的骄傲,他们的故 事大概也会久远地流传下去。 不管什么行业,成功者的背后总有失败者。失败 者的故事作为警诫后人的教材也会流传下去,但往往 会被抽象化为“懈怠懒惰、干坏事的人就是这样的结 果”,而失去其固有的姓名。也有的失败者的名字被 人长久记住,那他一定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经历的 人物。 美国的华人社会的历史,充其量不过百余年。但 历史毕竟是历史。正因为历史短暂,当被记忆的时候 ,就能看见所谓历史的原型。 某个行业中的华人后裔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 强势的华人后裔,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那些事情就成 为主要的记录对象。有权记录并保存历史的是多数派 或者胜利者。少数派或者失败者的历史很少被记录下 来,或者不能正确地得以记录。人们思考历史的时候 ,对于那些缺少记录或记录不实的历史,必须采取寻 找、挖掘史实的态度。 在记录手段十分发达的今天,即使是少数派,只 要愿意,就可以强行留下自己的历史记录。除了文字 ,还可以利用录音或者影像。但如果无视保存,那只 会埋没历史,最终无异于没有记录。然而,后代的人 只要想发掘,就有可能发现其痕迹。 几百年后,还有谁能挖掘出那位旧金山的第二代 华裔老人所讲述的故事呢? 一般地说,神话是远离神话生存时代之后的记录 。 记录是一种整理,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无论如何 都会变形。我们首先必须考虑为什么有必要记录神话 及其时代背景,尤其是政治形势。 例如《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录的日本神 话,据说就是为了阐述皇室以及国家的起源所构成的 。津田左右吉将其断定为完成于8世纪初的“虚构的 神话”,在战前引起争论,他也被驱逐出大学校门。 记录的时期就是认为有必要阐述国家起源的时代。 因为神话的构成具有明确的目的,其体系自然保 持首尾相当的一致性。被记录下来以后,虽然政权所 在地变来变去,但总是皇室圈内的事情,无须对阐述 建国的神话加以修改。从地区上说,也没有同时存在 第二个、第三个政权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中国的神话缺少首尾的一贯性,同类 的神话多有重复,有的不过是片断的拼接。中国的神 话缺少完整的体系。 中国地域辽阔,早年曾经政权并立,大概都有各 自的建国神话吧。但是,这些地方政权盛衰兴亡反复 无常,神话也随之消失遗忘。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消失 的那部分,有的就可能留存下来。 神话具有反映历史的一面,但绝非全面反映,是 所谓的片断性反映。神话是在某种意图的支配下虚构 出来的,所以从神话中寻觅历史可以说是一件困难的 工作。与之相比,考古学上的发现则是极其具体的历 史本身的痕迹。然而,痕迹终归是痕迹,以此重构全 部历史绝非易事。 尽管是虚构的神话,但产生虚构的必要性这个事 实本身会成为解读历史的重要钥匙。例如,日本的神 话被记录下来,应该是在国家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已 经相当稳固,并觉得必须予以加强的时代。当时已经 进入8世纪,所以神话虚构工作具有很高的组织性。 中国的神话不是日本式的国家神话,但这并不意 味着中国没有国家神话。如上所述,国家神话应该是 非常之多,而国家神话与这个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 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在诸子百家的时代 之后,神话已经被吸收进诸子百家的著作里。他们的 著作是阐述自己的思想,并展示说服力,并非以论述 国家起源为目的。中国的神话中,国家神话的色彩很 淡薄。诸子百家的著作文字平铺直叙,其中所引用的 神话往往失去生气。已经“化石化”的评论未必夸大 其词。 同样是使用神话,《楚辞》等文学作品中引用的 神话故事至今依然鲜活生动。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