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作者: 淳子//王桢栋//冯宏//荧光学社|译者:须勤
出版社: 同济大学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1.60
折扣购买: 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ISBN: 9787560875736

作者简介

淳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一级文艺编辑,主要作品:《民国风雅》《她的城,张爱玲地图》《旗袍》以及影视作品《婚姻的故事》等共计500万字。曾获广电部**编辑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金笔奖、上海作家协会**作品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奖,以及省市级、行业协会各类奖项20多种。

内容简介

她的城,上海 城市与文学的关系,向来如缠枝绕藤,密不可分。城 市孕养文学,文学又成就城市。当上海的***叠加张 爱玲的惊世才情,两相邂逅便谱写成一段传奇。 张爱玲的祖籍并非上海,来到上海甚至是一个意外, 但上海是她真正的家。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晚清重 要政治家、外交家,1823—1901)的女儿,祖籍安徽,嫁 给河北望族子弟张佩纶后定居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这些清王朝的后裔四散奔逃,上海租界成了*安全的避 难所。 1920年。张爱玲与她的城邂逅。她生在上海苏州河南 岸的一幢老宅里,这是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1861— 1**5年)时置下的产业。家族历史将她带到了上海都市的 起点,河畔之地不仅是她的开始,整个近现代上海都从这 里发源。 苏州河本名吴淞江。1843年上海开埠后,率先到达的 英国殖民者一眼相中了吴淞江与黄浦江交汇的黄金地带, 黄浦江外连江海,吴淞江深抵内陆,通往苏州。这块占尽 地利的滩涂很快就成了英国人居留地,随即发展为上海的 **片租界。苏州河这个直白的别称也自此传扬开来。 1848年和1849年,美、法租界相继设立。这些租界在 那个战乱年代里积聚了大量中外资本。与此同时,新兴的 华界也在苏州河北岸发展起来。外商、官僚、民族实业家 争相投资办厂,伴随着苏州河繁忙的漕运,整个城市由东 到西发展起来。 那时的张爱玲,只是如蜻蜓一般点过这个城市。很快 她的父亲张志沂与异母兄长分家,在1922年带着妻儿与胞 妹张茂渊迁往天津租界,直到1928年才重回上海。而后, 除了物理空间上的关联,她的精神世界也与上海邂逅。 当时的上海已**繁荣,号称“东方巴黎”。这个城 市既深*西方的影响,又固守着中国的传统,中西冲突与 融合无处不在。张爱玲的家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她的父亲张志沂,清朝遗胄,饱读诗书的同时也有着 富家子弟的奢靡习气,烟赌声色样样均沾。而她的母亲黄 素琼逐渐无法忍*丈夫的恶习,*到五四运动洗礼后便一 心向往现代自由的西式生活,到天津不久,她就改名黄逸 梵,陪伴张茂渊出国留洋去了。1928年,全家人重新在上 海团聚,然而守旧的丈夫与洋化的妻子之间,思想差异越 来越大,二人*终在1930年离婚。 父母尖锐的冲突与分歧在张爱玲的身上却意外地得到 了融合。深*母亲影响,她从小就学习英文,阅读外国杂 志和小说。父母离婚后她与小一岁的弟弟张子静跟随父亲 生活。这段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子又加深了她的传统文化 积淀。*后,她将这些养分吸收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自 成一派。 1937年,淞沪会战将上海推上了历史的拐点,苏州河 北岸遭到**进*,战火连天。河南岸看似平静,酝酿中 的冲突也即将裹挟着张爱玲直面命运的十字路口。 彼时父亲已经再婚,全家再度迁回河边的老宅。父亲 坚决反对张爱玲出国留学,她激烈的反抗换来的是毒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