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史(2022版)
作者简介
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1909—2001),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在二战期间,他曾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专门负责监听德语广播;战后在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所工作,后来一直担任该校教授。 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讲述严肃的主题,他既有给学者阅读的专业著作,也写过很多给普通读者阅读的入门书,受到学者的尊敬与普通读者的喜爱。他的《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被认为是有关视觉艺术历史最通俗易懂的作品。这本《世界小史》则是贡布里希第一部作品,也是出色才华的最早展现,自1936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年龄层读者的高度评价。
内容简介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在公元前550年与公元500年之间,这世界上发生了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按说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发生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才引人入胜:好长时间以来,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面耸立的亚细亚高山上,生活着一支未开化的山地族群。他们的宗教很美好:他们崇拜光,也就是太阳。他们认为,光一直在与黑暗搏斗着,也就是在与来自邪恶的黑暗力量战斗。 这个山地族群就是波斯人。好几百年以来,他们先后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统治。有一天,他们觉得受够了。一位名叫居鲁士(Kyros)的统治者不喜欢看到他的族群依附于人。于是,他的骑兵队伍向巴比伦平原进发。从宏伟的城墙上看到这一小帮想要夺城的武士后,巴比伦人笑了。不过,波斯人在居鲁士的带领下,通过智谋和勇敢居然大功告成。于是,居鲁士成了这个大王国的统治者。居鲁士还不满足于这个大王国的疆域,他继续出兵,挺进埃及。不过走到半路上,他却去世了。他的儿子冈比西斯(Kambyses)倒是确实占领了埃及,废掉了法老。这个小小的波斯民族差不多是当时所知的全部世界的统治者。不过,只是差不多而已,因为它还没把希腊吞并。现在该去做这件事了。 那是在冈比西斯死后,在波斯国王大流士(Dareios)统治期间。大流士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把整个庞大的帝国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将疆域扩展到小亚细亚,而那里的海岸上,就是爱奥尼亚人——希腊人的城市。 希腊人可不习惯归属于一个大帝国,听命于从中亚某个鬼地方发号施令的统治者。他们不想被管束,也不想给波斯国王纳贡。因此,他们就造反将波斯官员赶了出去。众王之王的波斯大王——这是他的头衔——还没见过这等事情:一个小不点儿的族群居然敢反抗他这个世界统治者。他没花多长时间就把小亚细亚爱奥尼亚人的城市摆平了。但是对他来说,这事儿还没完,最让他生气的是掺和进来的那些雅典人。他装备了一支大船队,要摧毁雅典、征服希腊。但是这支船队遇到了大风暴,被刮到岩礁上沉没了。这自然更让他火冒三丈。人们说,他让一个奴隶在他每次吃饭时都要连喊三声:“大王,记住雅典人。”可见他的怒火有多大。 然后,他又派自己的女婿带着一支强有力的新船队开往雅典。他们攻占了沿途的很多岛屿,摧毁了很多城市。终于,他们离雅典不远了,到了一个叫马拉松的地方。在那里,波斯的军队登陆,准备向雅典挺进。据说波斯军队有七万人之多,而雅典的军队数量只有波斯军队的七分之一,也就是一万人。雅典本来在劫难逃。不过,事情还有转机。雅典有一个统帅叫米太亚德(Miltiades),他是一位勇敢而聪明的人,曾长期生活在波斯人当中,非常了解他们的作战方式。雅典人在马拉松附近形成队列集结,发动对波斯人的攻击。这可是波斯人没想到的。雅典人得胜了。换作是别人,战胜了这么强大的对手之后,很可能就高兴得忘乎所以了,可是米太亚德不光是有勇气,他也精明。他看到波斯人的船并没有真正离开,而是开向了雅典方向,但雅典城里现在根本没有士兵,会很轻易就被拿下。所幸的是,海路得绕过一个岬角,要比从马拉松到雅典的陆路远得多,而陆路可以横穿过去。米太亚德就是这么做的。他派了一个信使跑着去给雅典人报警,越快越好。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马拉松长跑。这个信使刚传达完这个消息,就累得倒在地上死了。 米太亚德和他的整个大军也在急急地往回赶。他的判断完全正确:当他们站在雅典的码头上时,远处的海平面上出现了波斯人的船队。这可是波斯人没有料到的。他们可不想再次与这支勇敢的军队交手,于是就掉头回家了。这次得救的不光是雅典,还有整个希腊。 你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大国王大流士在获知马拉松战败的消息时,是怎样怒火中烧、气急败坏。不过他眼下也无法再对希腊有什么举动,因为在埃及爆发了一场反抗,他的军队必须去那里镇压。不久以后,他就死了,把向希腊彻底复仇这件事留给了他的继任者薛西斯(Xerxes)。 薛西斯是一个强硬且有统治欲的人,这事用不着对他再三交代。他集合了波斯下辖的各族群——来自埃及、巴比伦,来自波斯和小亚细亚——共同组成军队,各自穿着本族的服装,带着自己的武器,有箭和弓、盾牌和长剑,有长矛、战车或者投石器。这是一支规模庞大、鱼龙混杂的人群,据说有一百万人之多。简直无法想象,这么大的队伍一来,希腊人还能怎么办。这次薛西斯亲自出马。当部队来到海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所在地——走上用船搭起的浮桥时,巨浪涌起,船都撑不住了。薛西斯在盛怒之下,让人用铁链抽打大海。不过,大海好像不怎么在乎。 这支大军的一部分又乘船去希腊,另外一部分在陆地上行进。在希腊的北部,斯巴达的军队和他们的盟友力图在一个叫温泉关的山口阻挡波斯人。波斯人要求斯巴达人交出武器。“你们自己来拿吧。”这是他们得到的回答。“我们的箭有那么多,”波斯人威胁说,“能把太阳都遮住。”斯巴达人回答说:“那更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下战斗。”但是,有一个希腊方面的叛徒给波斯人指了一条翻山的小路,于是波斯人把斯巴达人给包抄围攻了。全部的三百名斯巴达人和七百名盟友在战役中殒命,但是没有人逃跑。这就是规矩。后来,有人给这些战士写了著名的墓碑文,翻译过来就是: 过路者,你要给斯巴达人带个信儿过去,我们全部 躺在这里,因为我们忠实地履行了斯巴达的规矩。 在雅典,自从马拉松大捷以来,人们就没有闲着。尤其是有一个叫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kles)的新统帅,是一位特别聪明、有远见的人。他一再对同胞们说:“像马拉松这样的奇迹只能发生一次。如果想长期地抵抗波斯,雅典必须有一支船队。”于是,一只船队就建立起来了。 地米斯托克利让所有的居民搬离雅典,到附近的萨拉米(Salamis)岛上。在这座岛周围,雅典船进入作战状态。当波斯的陆路军队开过来时,他们发现雅典是座弃城,于是就放火将城市给烧毁了。雅典人远远地在岛上看着自己的城市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可是波斯人却对他们无可奈何。不过,这时波斯人的船队上来了,眼看就要包围萨拉米岛。 雅典人的盟友们开始害怕了。他们想驾船离开,撇下雅典人听天由命。这时地米斯托克利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又显现出来了。当所有的劝说都不奏效,盟友中有一半人第二天一早就要坐船离开时,他派人在夜里偷偷地送信给薛西斯:“快出手吧,”信使说,“不然雅典的盟友们就从你这里逃脱了。 薛西斯还真就上了当。第二天早上,他立即用巨型的多橹战船发起攻击。他败了。希腊人的船比他的船小,但是更灵活。在岛屿很多的水域,更有优势。他们又一次带着全部的信心,就是十年以前拼死取得马拉松之役的胜利带给他们的信心,为自由而战。在一座山丘上,薛西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笨重的战舰被希腊人那些快捷小巧的摇橹船撞击沉没到海底。他沮丧不堪地下达了返航的命令。就这样,雅典人第二次赢了战争,战败了比自己强大的波斯世界帝国的军队。 《艺术的故事》姊妹篇,贡布里希毕生珍爱的小书。1936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博士毕业,在因缘巧合之下完成这本书(并趁机迷住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当他晚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仍旧自豪地说:“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 一部经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译为18种语言,畅销80年。《世界小史》出版之后反响非常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一共被翻译为18种语言。贡布里希每次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取翻译者的看法,并兴致勃勃地给不同国家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书出版80周年,如果贡布里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会有同样的兴致,来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对话。 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本书曾因内容过于“和平主义”,被纳粹查禁。在贡布里希看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向雾气蒙蒙的不确定的未来。所谓命运,就是水滴在浪花升落过程中的挣扎,而即便只有这样一个瞬间,我们也要利用好,因为如果大家都去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它必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