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零下30℃的刑侦现场)

冰血(零下30℃的刑侦现场)
作者: 萨苏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冰血(零下30℃的刑侦现场)
ISBN: 9787535492579

作者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北京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作家。中央电视台*事频道、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栏目特约主持人。 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者。《甲午祭》《铁在烧》等大型纪录片总策划。著有畅销书《京城捕王》《京城十案》《可怜的将*》《突破缅北的鹰》《铁在烧》《国破山河在》《京味九侃》等。

内容简介

2015次列车 为了核实老丁所讲的案件,我也做了一些调查工 作。当年此案在公安系统内部颇有影响,并惊动了公 安部,部里批示尽快破案,称其为“特大凶杀案”, 并有“作案手段诡秘残忍”的描述。只是或许因为发 案地比较偏僻,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始终不曾披露, 老丁的讲述算是填补了一段刑侦**的空白。 老丁等对遇害者尸体进行了初步勘查,结果如下 :身高约1157米,年龄20岁,未婚,瓜子脸,从事过 一定体力劳动,但从手指上有笔茧来看,也有一定文 化程度。死于碾轧撞击,因遗体破坏严重,难以进行 进一步检验。 判断死者未婚是根据其被害时为初次性行为确定 ,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未做分泌物提取,当 然也不可能像**一样做基因方面的鉴定了。这种缺 陷是当时公安工作的先天不足。 老丁说,但这不是可以随便造成错案的理由。 根据勘查结果,侦查人员结合当地民兵进行了排 查,但附近的村民及两侧车站均无人见过这样的女性 。 20世纪60年代破案讲究依靠群众,但依靠群众也 有依靠群众的问题,案子还没有眉目呢,附近群众中 “苏联特务搞暗杀”“女梅花*来铁力接头”等传说 已经不胫而走,而且极有想象力。 别以为这样的谣言**是捕风捉影,当地*后一 个正儿八经的***地下组织是在1966年才破获的, 此前居然一直有活动,搞得从哈尔滨到佳木斯的警察 十分郁闷。 反正是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谣言倒是传得欢实 ……想来老丁当时颇为郁闷。 终于还是有比较积极的消息传来了——到第二天 中午,绥化机务段传来消息,经过核查,发现遇害者 应该是被前**夜间发车的201S次列车撞击而死的。 不是此前清查过所有列车了吗? 的确如此,这列 20lS次列车经检查车头也没有任何撞击痕迹。这是机 修工在进行例行维护的时候,发现其第7节和第8节车 厢下的车轮上喷溅有血迹和人体组织,才意识到此车 可能是肇事车辆。 车头没撞着人,列车中部的车厢却把人轧死,这 是怎么回事儿? 警察们做了分析,首先可能是列车奔驰而过的时 候,遇害者从路基下面冲上来扑进车底或被人抛到车 下,这种疯狂的**或杀人方式不是没有,可多半会 形成死者撞上车厢被反弹回来的后果,能这样成功地 被轧成几段的可能性很小。老丁说,杂技团的演员也 许可以做到。 排除了这种概率,那只有一种可能了——死者是 从2015次列车上被抛下而死的。 这样说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首先,如今火车窗 户都是关死的,想把那么大一个人扔出去根本不可能 ——不过20世纪60年代的客车的确可以开窗其次,就 算是窗户能打开,这人也会被丢到路基上,怎么可能 落入车底呢?还有,把一个人从车上往下扔,车上其 他人看不见吗?不会阻止吗?这就要从2015次列车的 特殊性说起了。**东北铁路局仍有20lS次列车,是 哈尔滨到吉林的,并不走铁力。当年经过铁力的20lS 次列车不是客车,而是一列货车,所以车厢结构与客 车**不同,要简陋得多。老丁推测,列车才是凶案 的**现场,凶手是在两节车厢之间将遇害者推下去 ,才造成如此奇陉的结果。 因为向上级汇报了初步的勘查结果,哈尔滨铁路 局十分重视,铁路警察备管一段,自己辖区出了这么 大的事情,不破案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从哈尔滨赶 来的专业法医老向火速赶到了现场。 老丁说,老向体形魁梧,像个屠户,平时不言不 语的,但是个内秀的人。这一次,他一出手,就有重 要收获。 死者尸体已经十分凌乱,但凭借丰富的经验,老 向很快发现,死者残存的颈下皮肤上,依然可以辨认 出勒痕。这一点,充分证明死者不是**,这的确是 一起残忍的凶杀案。*重要的是,在检查遗体时,老 向无意中在死者衬裤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残缺的信笺 ,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遇害者在*后时刻刻 意给侦查员们留下的一条线索。 然而,这封信,警察们看了却如读天书。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