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数学故事(经典题详解版)/少年知道

给孩子的数学故事(经典题详解版)/少年知道
作者: 周远方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9.30
折扣购买: 给孩子的数学故事(经典题详解版)/少年知道
ISBN: 978751451476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没有被载入史册的数学家们 大约在几万年前,人类还处于发展程度很低的远古时 期,只能靠打猎和采集野果来填饱肚子。 有一天,一群原始人带着捕获的猎物,准备回到居住 的洞穴里饱餐一顿。突然间,他们听见了不远处传来的吼 叫声。原来是野兽跟着他们一起回来了!怎么办?他们赶紧 扔下猎物,躲到附近的岩石背后。野兽的数量可不少呢!它 们很快吃完了人类扔下的猎物.却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于 是它们又去洞穴里搜索。 人们在石头背后静静地观察着:野兽们依次钻进洞里 .一只、两只、三只……足足有十五只。负责计数的那个 人发现十根手指头不够用了!于是他又捡起五块石子摆在脚 边。等到野兽们出来的时候,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数着。等 到数完,野兽也就都走了,他们纷纷舒了一口气。可是回 到洞穴一看,却傻眼了,怎么还有两只野兽躺在里面打盹! 原来,用来计数的石子被人不小心踢走了两颗.他们数错 了! 后面的悲惨结局就不用说了。要是人们掌握了计数的 诀窍,或许就能避免这出悲剧呀!那么后来的人类又是怎么 学会计数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远古时期的人类计数 现在我们知道,数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可是, 数学中的这些数字和计算方法,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什么样 子呢? 让我们从遥远的过去讲起。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 现了人类的身影。那时候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远古人类 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技 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外出搜寻食物的过程中会注 意到一个问题:有时候他们带回来的猎物很少,而有时候 带回来的猎物则很多。由此,他们知道了“多”和“少” 的概念,逐渐有了“数”的意识! 随着生存本领的提高,远古人获得的食物越来越多, 有些必须要保存下来。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如何计算剩余 食物的数量呢?他们肯定要为此讨论一番,正是在不断的讨 论中,某个具有先进头脑的“远古数学家”发现了用手指 计数的方法! 把自己的身体部位作为丈量事物的尺度,用十根手指 来计数,是远古人最自然、最简单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对 后世的十进制计数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就说过:“今天十进制被广泛采用,只不过是我们绝大多 数人生来具有十个手指这个事实的结果。” 手指计数虽然解决了一时的数量难题,但随着储存食 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手指明显不够用了。这时候,远古人 就开始借助外在的事物来计数了,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石子 计数和贝壳计数。 把一堆石子摆在地上,需要记录多少数目就用多少, 真的好方便!而用贝壳计数,人们可以把贝壳串成一串,比 石子更加灵活! 然而,这个方法也有缺陷,石子和贝壳都太容易损坏 了,没办法长久保存,这该怎么办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结绳计数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草绳很软,容易打结,捕获一个猎物,就可以在草绳 上打一个结,最后,“结”的数量就刚好是猎物的数量!而 且草绳很软可以盘起来,非常便于存储,这简直是有史以 来最好的计数方法啦! 远古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还再接再厉,优化了草绳 计数——同时悬挂好几根草绳,第一根草绳上的结表示“1 个一”;等够了“10个一”以后,就在第二根草绳上打一 个结,表示“1个十”;攒够了“10个十”之后,再在第三 根草绳上打一个结,表示“1个百”……这可以说是“十进 位制”的最早萌芽了! 除了结绳计数,人们还发明了在木头、兽骨等物体的 表面刻痕来计数,一个就划一下,两个就划两下!然后慢慢 优化增加!远古人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思考和发现中,逐渐加 深了对“数”的认知,并且慢慢地产生了数学的思想萌芽! 古巴比伦数学:泥板书上的璀璨数学 在文字记录极少的远古时代,人类的文化成果,很难 被系统地记录下来,数学的发展也很难寻找到脉络。然而 ,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却为人类古代数学的发展揭开了 新的篇章。 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3000多 年。它位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 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境内。然而这 个远古文明却长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鲜有相关的记载。 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挖掘 出了大约50万块泥板。这些泥板上有着密密麻麻的奇怪符 号。深入研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古巴比伦的 文字,也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楔形文字”。在发掘出的 数学泥板书里,人们惊奇地发现了各种数表,包括乘法表 、倒数表、平方和立方表等,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泥板书 就此揭开了古巴比伦数学辉煌而灿烂的历史。 现在我们所用的数学,是十进制,也就是以10为基数 的位置制。而这些泥板书显示,古巴比伦不但早就掌握了 “逢十进一”的概念,而且还使用了以60为基数的六十进 制数。比如,他们会把75表示成“1.15”,跟我们现在把 75分钟表示成1小时15分钟是一样的。 ……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