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书-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书-金融体制改革
作者: 编者:尚福林//吴晓灵|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6.16
折扣购买: 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书-金融体制改革
ISBN: 9787500880318

作者简介

吴晓灵,中国金融学会前执行副会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研究员、兼职教授、博导。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人民银行前副行长。 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4年、2005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2007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女性”,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1年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长期从事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出版过《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银行与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等著作,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关于财政金融、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普惠金融、金融法律等的文章。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参与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内容简介

总论 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历程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工作,一直坚持牢牢 把握金融事业发展方向,指引我国金融事业实现一次又 一次跨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金融事业发展同 样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展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 荣的十年。抚今忆昔,金融体制改革一直在路上,促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奋斗历史 1978 年至 1992 年,我国拉开金融体制改革的序 幕,“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解放思想,逐步建立 起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制。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 序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在邓小平同 志 “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开 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金融体制改革。1984 年,党 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 定》提出,“在改革价格体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 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此后,国务院 决定成立金融体制改革 研究小组,金融体制逐步走向多元化。这一阶段, 我国成功解决了1988 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稳妥处置了 转轨时期的风险。 1993 年至 2000 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下的金融体制,制度建设与改革开放并行。20 世 纪 90 年代初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分水岭,我国开 始积极学习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导向战略,对外开放 步伐明显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也迎来了新阶段。1992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 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提出了 要对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开启金融体制改革的新阶 段。1995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 银行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执行 金融监管、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等三项职能,以及 货币发行权、资金调控权、利率调整权和金融机构市场 准入权等四项权限;同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商业银行法》明确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 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是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 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时 进一步明确证监会的监管职能与机构编制,负责对国内 的证券期货和证券交易所进行统一管理。这一阶段,我 国金融领域的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并妥善应对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并于同年 11 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 融工作会议,进一步议定了金融领域的主要改革措施, 分业监管的体制进一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