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的悲剧
作者简介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里德·班宁顿·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先例。两人本来分别从事广告业和电影业,一九二八年因参加有奖征文,两人开始联手创作侦探小说,三年后两人都辞去各自的工作,专门从事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在合作的四十多年间,他们创作出一系列**风格的侦探小说,其中大部分以埃勒里’奎因的笔名发表。 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七一年,埃勒里·奎因发表了数十部推理小说。其中的九部“国名系列”作品和四部“悲剧系列”作品被认为是古典解谜推理小说*高水平的代表,是后人难以逾越的杰作。 一九四一年,奎因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对普及推理文化、提高推理文学的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依然是世界上*专业、*成功、影响力*大的推理文学杂志。 奎因侦探推理小说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埃勒里·奎因曾先后五度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的*高奖项埃德加·爱伦·坡奖,在历次“历***伟大的十位侦探推理小说家”的评选活动中,埃勒里·奎因均榜上有名。 贯穿埃勒里·奎因全部作品的*大特点是: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准,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这对表兄弟对自己作品中的谜题设置有着强烈的自信,他们从不屑于误导读者,从不向读者提供无用的信息。每当故事进行到高潮,埃勒里·奎因总会以“挑战读者”的方式与读者一决高下,而挑战通常以读者心悦诚服的失利告终。“挑战读者”的设置,也因此成为了奎因作品的商标和世界推理小说历史中*令人津津乐道的桥段。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代是由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柯南·道尔、普斯特、福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三十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
内容简介
**场 陈尸所 二月二日,晚上九点三十分 在那个非比寻常的二月的下午,深海拖捞船拉维尼亚D号自漫长的大西 洋旅途归来,驶过沙钩岬,向汉考克港尖呜汽笛,船首推波船尾迤逦地一 路进入下湾。船上渔获不多,肮脏的甲板有如一片杀戮战场,腥臭的大西 洋海风令人反胃,船员们诅咒着船长、海洋、鱼群、铅黑色的天色和左舷 侧斯塔登岛那片不毛海岸。酒瓶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水手们在散发出 恶臭味的防水衣下哆嗦。 一个靠在栏杆上、忧郁地凝视着蓝色海浪的大个子,突然挺直了身子 ,通红的面孔上两眼暴突,大声叫嚷起来。船员们往他食指指点的方向看 去,三百英尺远的地方,有个小小的、黑黑的、无疑是死人的东西,在海 湾里时浮时沉。 船员们兴奋不已。“左满舵!”掌舵的人身体向舵轮一靠,吆喝一声 。拉维尼亚D号开始笨拙地向左舷移动,每一个关节都吱吱嘎嘎地响着,像 只警觉的野兽紧盯着猎物,一圈圈地越来越逼近那个物体。船员们又乐又 兴奋,用撑篙拍打海水,等不及要钓取这天的渔获中*诡异的一条鱼。 十五分钟后,那物体躺在潮湿甲板上一汪腥臭的海水里,外观凌乱, 腐烂得不成形,但无疑是个男人。从尸体的腐烂状况来看,这个人显然已 经在深海受潮水冲刷好几个星期了。此时船员们双手交握于背后立在甲板 上,一片沉默。没有人去碰一下尸体。 就这样,鱼臭气和海风的咸味灌进毫无气息的鼻腔,约克·哈特开始 了他*后的旅程。污秽的拖捞船,是他的棺架;身着满是鱼鳞的粗布服、 一脸胡子的粗鲁船员,是他的护柩人;水手们的轻声诅咒和吹过窄湾的风 声,则是他的弥撒曲。拉维尼亚D号湿漉漉的船鼻轻轻地划过满是浮渣的水 面,缆绳被系上**利岸边的一个小船台。从海上带回来一件意外的货品 ,船员们比手画脚,船长喊破了喉咙,港口官员点点头,简略地查看了滑 溜溜的甲板,小小的**利港办公室里电话震天价响。约克·哈特则安眠 在一块防水焦油布下面。但这种安宁没维持多久。救护车匆匆赶到了,身 着白衣服的医护人员抬走了湿漉漉的遗体。丧葬队伍离开海面,响亮的警 笛奏起挽歌,约克’哈特被人从下百老汇载往**认领遗体的陈尸所。 他的一生诡异又神秘。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即圣诞节四天前,住在 纽约市华盛顿广场北边的老埃米莉·哈特,向警方申报她的丈夫失踪。他 在那天早晨无人留意时,没与任何人道别,走出那幢圣物盒般代表哈特家 族财势的红砖华厦,就这样无影无踪了。 老头子不知去向,老埃米莉·哈特对她丈夫的失踪也无从解释。人口 失踪处提出的说法是,哈特遭人绑架,可能会有人来要赎金,但是这个说 法不久就被打破,因为老头子的富有家族并未接到任何所谓绑匪的只字片 语。报纸上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其中一种指称哈特被谋杀了——举凡涉及 哈特家族的事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哈特家族坚决否认这种可能:约克 ·哈特是个从不得罪人的小人物,是个没有什么朋友的安静老人,而且根 据到目前为止的调查,没有任何敌人。另一家报纸或许是根据哈特家族出 奇诡异热闹的历史,推断老头子只是离家出走——逃离他专横的妻子,逃 离他那群令人厌烦、离经叛道的孩子,逃离他那叫人神经衰弱的家。可是 这个说法后来也不被接受,因为警方指出,他的私人银行户头没被动过。 也由于这项事实,有关一个“神秘女子涉及此案”的臆测不攻自破。对这 种暗示极为愤怒的老埃米莉·哈特,断言她丈夫已经六十七岁高龄——处 于这个年纪的男人,极不可能因为一团小小的欲火而背弃亲人、抛弃财产 。 经过五星期不眠不休的追查,警方下了一个结论——**。看来,警 方这次说对了。 由纽约市警察局刑侦组的萨姆巡官担任约克·哈特这场简陋葬礼的牧 师,委实合适不过。他全身上下无一处不大不丑:一张严肃丑陋的脸孔, 豁鼻子,烂耳朵,硕大的体架上长着大手大脚。你会以为他是退役的重量 级拳王,他的指关节因为常年打击罪犯而破皮、结瘤;头部有灰有红:灰 白色的头发,砂岩般的红脸,严厉的眼神。他给人的感觉是实在、可靠。 他颇有头脑;作为一名警察,算是相当坦率诚实。不过,经过常年几无指 望的奋战,他也已经见老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