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第4卷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中国的历史(第4卷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作者: (日)陈舜臣|译者:郑民钦
出版社: 福建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87
折扣购买: 中国的历史(第4卷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ISBN: 9787211063598

作者简介

陈舜臣,他是生于日本的华裔作家,他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充满传奇,获奖无数,他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深受柏杨、司马辽太郎的推崇。 他的作品风行日本四十年,他著述等身落落大满百余种,作品风靡销量多达两千万,推理小说、历史小说、随笔游记,无一不举重若轻娓娓写来。 他是第一位囊括直木奖、江户川乱步奖和推理作家协会奖的推理小说家。

内容简介

唐是取代隋的政权。既然是取而代之,就需要许 多借口和理由, 于是在历史记录上留下比真实情况夸大其词的前王朝 的罪恶。我在思 考隋朝这个时代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占据着这样的念 头。 从西晋灭亡的时候算起,中国的分裂时代延续了 二百七十多年。虽 然魏晋有过短暂的全国统一时期,但如果加上魏晋之 前的三国时代,从 形成三国鼎立的黄巾之乱算起的话,分裂时期长达四 百年。结束漫长的 分裂时代,实现全国统一的隋文帝不能不说是一个世 所罕见的英杰。 尽管是杰出人物,也不可能突然统一分裂的中国 ,应该说,到隋 文帝时代,全国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而顺应这个潮 流,完成如此伟 业的无疑就是英才俊杰。 隋文帝杨坚是东汉名臣、曾任太尉的杨震的第十 四代后裔。隋文 帝的父亲杨忠仕于西魏,当西魏的实权派宇文泰家族 取代家主建立北 周王朝时,立下大功。儿子杨坚受到父亲功绩的荫庇 ,升到大将军、 柱国,并世袭父亲的爵位——随国公。 北周的贵族集团由八柱国、十二将军组成,这是 承袭西魏的制度, 而西魏制定这个制度的正是宇文泰。这个贵族集团指 挥军队。军队就 是所谓的“府兵”。 北周无疑沿袭这个制度,但这个鲜卑族政权变成 了由汉族军人的 力量进行维持的形式。 西魏以及其后的北周大概都深感种族文化的危机 ,弄得不好,就 会淹没在汉族的大海里。前面说过,北魏的孝文帝迁 都洛阳,同时实 现彻底的汉化政策,废除胡语以及胡的民族风俗,将 胡姓改为普通汉 人的姓氏。皇室的姓原先是拓跋,改为元。如果死抱 着不开化的风俗 习惯,这个国家就无法生存,彻底汉化也是出于这种 危机感而制定的 政策。然而,现在采取的是完全相反的政策,西魏、 北周的朝廷恢复 胡族的风俗习惯,将汉人的姓重新改回胡姓。 话题回到隋文帝。据《隋书·帝纪》记载,隋文 帝是东汉名臣杨 震的末代,但同时又说隋文帝的父亲杨忠受赐“普六 茹”的姓。“普 六茹”这三个字当然不是汉人的姓,而是鲜卑族的姓 。 从文字上可以解读为:汉人立功,被赐予统治阶 层的部族鲜卑的 姓。但是,也可以认为隋文帝的家族本来就是鲜卑族 ,只是因为北魏 孝文帝采取汉化政策,鲜卑族的人改为汉人的姓氏。 如果按照西魏、 北周的与北魏反其道而行之的政策,就是恢复原来的 姓氏。所以也可 以解读为不是赐姓,而是恢复原来的姓。隋文帝将胡 姓普六茹改为汉 人的杨姓,是在北周静帝即将让位之前。就是说,隋 文帝曾长期使用 过胡姓。 我感觉隋文帝是杨震的末代子孙这种说法牵强附 会,他更可能是 鲜卑人。 文帝的长女是北周宣帝的妃子,那么北周重臣时 代的文帝杨坚就 是外戚。史书记载,宣帝暴政甚烈,因此杨坚深得众 望。宣帝死后, 杨坚接受幼帝静帝的禅让,开创隋王朝。如此看来, 这种政权交替的 模式与南北朝时代一样。不过,北周与隋的政权交接 似乎别具一格。 隋取代北周,但北周在几年前灭北齐,基本上统 一了东西分裂的 华北地区。北周原本兵力薄弱,于是充分运用府兵制 度,镇压享有免 除兵役特权的佛教,让许多年轻的僧侣还俗,送进军 队,这样才终于 实现华北统一。隋王朝继承了北周的统一成果。 宇文氏的北周具有强烈的鲜卑族民族主义倾向, 隋王朝则清除这 种思想。这一点应该值得注意。如果相信史书记述杨 坚是汉人,那么 隋就堂堂正正宣布是汉族王朝;但如果杨坚是鲜卑人 ,那么清除民族 主义思想倾向就显得异常。另外,杨坚的妻子独孤氏 是北周重臣、鲜 卑族名门独孤信的四女。顺便说一下,唐王朝创始者 高祖李渊的母亲 是独孤信的九女。隋文帝之后的隋炀帝与灭隋的唐高 祖这两人的母亲 是姐妹关系。即使隋王朝的杨、唐王朝的李的父系都 是汉族,但他们 的母亲无疑都有着鲜卑族的血统。 据说唐王朝的李氏也是出身于西魏八柱国的名门 ,与隋王朝的杨 氏一样,被赐鲜卑姓。李氏受赐的姓是大野。不过, 与杨氏一样,恐 怕这也是恢复自己的原姓。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