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历史
作者简介
孟森(1868—1937),江苏武进人。政法学者、历史学家。1901—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1905年出任广西边防督办郑孝胥幕僚。与郑孝胥在上海参与筹组预备立宪公会,从事立宪和地方自治运动。1908年初,任《预备立宪公会报》主编。同年,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接替徐珂为第二任《东方杂志》主编。 在政法方面贡献卓著。翻译域外法学著作,著书立说,主编杂志,阐述和宣传地方法治理论。还积极参政议政,投身立宪和地方运动,向清政府请愿速开国会,积极竞选并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和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政法论文、专著及法学译著。代表性的著作有《地方自治浅说》《新编法学通论》等,译著有《日本民法要义》等。
内容简介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三代以下,名为禅让,实乃篡夺,得国惟以革 命为正大。革命之起,急于称帝称王者,篡夺之心 理也,惟以吊民伐罪为号召,则必不以己身之名号 驾乎为国为民之上。亦有虽不知革命意义,而自量 其不足争名号,惟挟其狡健乘乱以侥一时之利者, 若群雄中之方国珍,不称名号,而反侧甚久,虽无 大志,究不失自知之明,其卒以善终,即其智足自 卫。至元之遗忠,由《明史》强列于群雄者,自当 别论,其余则无不急于窃号以自娱。太祖依郭子兴 以起,子兴起于濠州,与孙德崖辈四人局处一城, 未久即为芝麻李余党彭大、赵君用所凌占。彭、赵 据濠以称王,子兴反恃太祖得滁而走依之,然即欲 称王于滁,为太祖劝阻而勉辍,遂无聊而死。至太 祖既下集庆,元集庆路,太祖改应天,即今南京。 又得沿江诸郡,始设元帅府及行中书省,自总省与 府之事以统军民之政,不过仍元代官署之名为治理 之作用而已。元惟仇视汉人,于南人尤甚。太祖起 自南方,所至礼其贤隽,得徽州后,邓愈荐徽儒李 升,召问治道,对以“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三语,太祖善之。就此三语,即可见非当 时群雄所能了解。高筑墙,则非流转飘忽之劫盗; 广积粮,即非妨农旷土随地因粮之饥军,必如此而 后可以救离乱;再以缓称王为不窃名号之表示。太 祖善之,此实可信其非浮慕,有事实可证也。至正 十六年三月,始下集庆,前一年,先由和州取太平 ,其间分徇近邑,兵事正剧,乃十七年五月,纪书 :“上元、宁国、旬容献瑞麦。”其急倡农务可知 。十八年二月,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乙亥,以康 茂才为营田使。此皆并世所无之事,不惟倡乱之群 雄所未暇,即元之行省又何尝念及此也。至称号一 事,终以仍用元代官名无从表异于为元之义军,故 于十六年七月称吴国公,而先于十五年奉韩林儿之 通檄用宋年号,此非心服刘福通及林儿,为种族之 见,人心思宋,奉宋则名义较安耳。嗣后,至林儿 为张士诚军所覆灭,福通见杀,太祖以林儿归,时 已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败死、张士诚穷蹙之后, 乃用林儿名义,进号吴王,犹用林儿龙凤年号。至 二十七年,乃以吴纪年,仍无年号,则在林儿已死 之后也。林儿本由太祖救安丰时拔回,置之滁州。 二十六年,遣廖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 林儿死。《永忠本传》言:“帝以咎永忠。及大封 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 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 侯而不公。’”此可知永忠自希太祖旨,而太祖竟 无意于此,特林儿本毫无可拥之呆竖,生死不足计 ,不以此正永忠之罪耳。太祖自始非受林儿丝毫庇 荫,非藉林儿丝毫权势,天下大定,若林儿不死, 太祖必有以处之。如汉如夏,力屈来降,犹封以侯 爵;郭子兴则追封王爵;若封林儿亦必比于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