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物语

登山物语
作者: 郭净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2.78
折扣购买: 登山物语
ISBN: 978755965799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章 狼来了 我在日本听登山队员讲他们的经历,又在德钦听当 地人说他们的见闻,就好像闯进了黑泽明的电影《罗生 门》,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蔓延出了诸多线索,生活在 不同文化语境里的人们,给出了南辕北辙的解说。当地 村民个个都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们摆不出什么大道理, 却能执拗地举出许多例证,说明登山活动如何触怒了卡 瓦格博,给他们降下灾害。这些例证有根有据,但也曲 折离奇,常把我听得目瞪口呆,甚至满腹狐疑。幸而人 类学的训练教会了我一些听故事的常识,如要尊重当地 人的讲述,要在他们的语境中去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之类,才说服自己慢慢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其中的味道 。 村民们讲给我的故事中,以狼的传说最为奇特。 1.牛、毛驴和狼 1998 年 5 月 26 日中午,西当村被笼罩在热辣 辣的阳光下,核桃树的树荫里,蝉子叫成一片。兽医罗 布江措走出村公所的大门,要去村民家看一头受伤的牲 口。我跟和建华与他同行,他背着老式的褐色皮制医药 箱,我拎着摄像机。罗布江措年仅 25 岁,却有着超越 年龄的成熟干练,他有点口吃,可特别喜欢和我聊天。 那段时间我在调查高山放牧的事,他边走边给我科普相 关的常识: 我们这个地方和中甸不一样,他们是高山草甸牧场 ,我们是高山林间草场。虽然都是垂直流动放牧,但他 们那儿牦牛多,我们这里犏牛多。 牦牛很怕热,对河谷适应性差,在江边容易得消化 道疾病。犏牛的好处就多了,它们适应性强,在高山行 走灵活,在江边不怕热;犏牛可以犁地,可以挤奶,产 奶量比黄牛高;犏牛具备杂交优势,个头比牦牛大,而 且温顺,能驮东西,可以粗放管理;公黄牛和公犏牛做 肉牛,产肉量比母的多,卖钱也多。 犏牛从哪里来的?它们不是天生的种,是母黄牛和 公牦牛交配生的杂种。配种大多在牧场上,可麻烦啦。 母黄牛发情会嚒嚒叫,尾巴翘起来。因为它个头小,支 撑力不够,耐不住公牦牛猛烈的动作,所以要三个人帮 忙。先把它拴在树干上,一个人抓紧牛头,另外两个人 托住牛的身子,把尾巴拉朝一边,让公牦牛爬胯。交配 之后等一个月,母牛没有发情,配种就成功了。母黄牛 七、八、九月发情,怀孕五到六个月。牛可活 25岁左 右,但到 19 岁就干不动了。 黄牛和牦牛交配生的犏牛,公的没有生育能力,母 的可以生育,但生下的幼崽成活率低,适应性差,一般 都杀了。 我们这里的农户五月上山,几家人为一个单位,把 牛合起来,分批赶上牧场。也可以请小工放牛,如果劳 动力多,就自家出人。一般去的都是中年或青年男子。 在山上其实很孤单,草场少,各家的牛群不在一起。工 钱一天 6 块钱左右,年底用酥油一次结算。林间草场 载畜量小,一个草场只待十多天。以社为单位盖牛棚, 幸存者讲述亲身经历,十多年田野调查呈现地方山民观点,上百幅珍稀影像资料图片首次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