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Ⅲ: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秘诀

匠人精神Ⅲ: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秘诀
作者: (日)秋山利辉|责编:张静|译者:陈晓丽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匠人精神Ⅲ: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秘诀
ISBN: 9787521744392

作者简介

陈晓丽,旅日华侨企业家,日本徽商协会副会长。致力于中日企业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热衷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传递,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国际会议担任日语翻译。

内容简介

1 导读 薪火相传,报恩人生——师徒制:父母心×孝子心 梁正中 秋山木工坊主人秋山利辉先生所写的《匠人精神》 Ⅰ、Ⅱ中文版自上市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 多华人企业家、教育工作者等“追星”到日本“取经” ,甚至有家长想把孩子送进工坊受教,然而,几乎都无 功而返。 或许是因为,外行只看热闹,内行方知看门道? 到底秋山木工修的是哪一门?行的到底是哪一道? 秋山木工坊于秋山利辉先生27岁(1971年)时创立 ,类似传统“店家”——“前店后家”模式。秋山先生 少时得益于“师徒制”,过程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工匠让 技艺沦为争名夺利的工具,因而立志改变“时弊”开办 工厂,但定位为“学校”,旨在“为21世纪日本乃至世 界培养一流人才”。 秋山木工坊本质上是师徒共住八年的家,是木匠的 技校,更是磨炼心性的道场。秋山利辉把95%的时间、 心力花在教育人品上。秋山弟子在会社宿舍过集体生活 ,一起扫除、做饭、干活,日复一日历事练心,以期德 技双修,成就儒家君子的人品之根:从孝道而学“君子 素其位而行”。透过学会为人徒弟(学生),同时也明 白如何为人子女。学徒五年期满,经考核成为工匠后, 还有三年“报恩期”,要练习带领新进同学、学会为人 师父(老师),也为来日为人父母做预备。 首先来看秋山先生如何做师父,如何为人父母。 一、德的层面:秋山先生是“学为人师、行为典范 ”的师父,传道、授业、解惑。与一般工厂不同,秋山 先生创业初衷就是要传承匠人精神,而人的精神若欲彰 显在日常生活中,仍不外乎中国儒家的修齐之道:齐家 在一人身修,修身在立德(即正心诚意),德之本在孝 。正如《孝经》所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 所由生也。” 二、技的层面:秋山先生是日本一流工匠,其作品 很早就被选为日本皇室御用。 三、家的层面:秋山先生是弟子们的严父,教导过 程一如禅宗师父,非棒即喝,严格评审、不轻易表扬, 以助弟子破除小我、发明心地,从而激发他们恭敬的孝 心,以及大公无私为天下的胸怀;秋山先生也是弟子们 的慈母,教大家学习生活、锻炼身体,乃至协助成家, 慈爱满满。凡弟子结婚,秋山先生都会致上祝贺礼金; 婚后生了孩子,还会另赠礼金。 《孝经·圣治章第九》说:“圣人因严以教敬,因 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 者本也。……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 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重在传承的“师徒制” 育人方式,实则是师道、孝道合一。秋山先生为人师父 ,的确名副其实“亦师亦父”。 秋山先生喜欢随身携带家谱,每日念通父母和祖先 秋山利辉所推崇的“匠人精神”核心是什么? 仅有几十名匠人的秋山木工如何创造出10亿神话? 秋山木工的经典作品与传奇成就为何难以复制? 知名匠人纪实书写——“以两倍的速度生活” 日本知名工匠秋山利辉于1971年创立了享有盛誉的秋山木工会社,他这一生中做过的备受推崇、同时也备受质疑的事,便是在自己公司附属的“秋山学校”推行“斯巴达”式的学徒制度。 在《匠人精神Ⅲ》中,秋山利辉真诚分享了自己70多年的人生感悟与40多年的匠人培养经验,直言“只要活着,就要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已近耄耋之年,秋山利辉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能量与信心豪情,在他看来,“这种信心豪情绝不是什么坏事,我把它当作一种推动力,以两倍的速度生活着。” 18位学子的真实故事——严苛背后的触动与温暖 在《匠人精神Ⅲ》中,秋山木工的多位学子及其父母首次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与心路历程。其中,既有刚刚高中毕业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叛逆少年,也有二十八岁才来到秋山木工半路转行的女性,有一开始遇事总想逃避的人,有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八年后离开秋山木工时,大多都在事业或者生活里小有所成,拥有了更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的故事,使我们看到严苛的学徒制度的另一面。 孝的背后——推己及人的理解和关心 秋山木工坊本质上是磨炼心性的道场。所谓“以孝育人”,孝的背后,其实是心性育成之法。在秋山工坊,父母长辈、学徒和师父是一体的,三方同频共振,既能激发出弟子的潜力,也能够促进父母师长的自我反省与提升,交汇点就在这一颗“心”上。把这种实践转向他人,就是一种理解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