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交七十年(第2部同光中兴之与狼共舞)

晚清外交七十年(第2部同光中兴之与狼共舞)
作者: 李书纬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2.70
折扣购买: 晚清外交七十年(第2部同光中兴之与狼共舞)
ISBN: 9787506098786

作者简介

李书纬,原名李书伟,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02年以来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专题性文章、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百余篇。代表诗作《大地的鸣唱》被多家媒体刊载。 出版的作品有:《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晚清外交七十年》(第一部)、《晚清官场洋大人》、《晚清民国众生绘》、《微历史?纷繁民国》、《微历史?生猛元朝》等。

内容简介

奕诉等人指出,过去对于“夷患”都是“专意用 剿”,但这并不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办法,总是今天剿 了明天又来,甚至发生更大的破坏活动。他们在奏折 中对此作了分析:在西方列强中,英国人最为蛮横无 理,俄国人则十分贪婪,法国、美国荫附英俄为虎作 伥,“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 以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人城,战守一无足 恃,则剿亦害,抚亦害,就两者轻重论之,不得不权 宜办理,以救目前之急。自换约以后,该夷退回天津 ,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 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其性,自图振兴,似与前 代之事稍异”。 奏折中对列强的分析,基本上符合他们的特点。 针对列强在华的表现,故目前对他们只能安抚,不能 专意用剿。并且上奏折指出:“势有顺逆,事有缓急 ,不忍其忿忿之心轻于一试。”“如不胜其忿而与之 为仇,则有旦夕之变。” 设立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符合清政府与各资本主义 国家交往的实际情况。奕诉指出,一些人认为,办理 洋务“不利我土地人民”,这是片面和错误的——只 片面地看到了西方国家以工业化发展、通商贸易为手 段的掠夺与聚敛财富、占领殖民地、领土扩张的一个 方面;而没有看到,要维护领土安全、保护土地和人 民,就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正视、研究西方资本主义 各国,与他们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以此缓和大清与 西方的矛盾这一方面。 奕诉建议设立衙门,还有反对端华、肃顺等 保守派一味排外思想的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由 于肃顺等人顽固排外,使英法政治、经济触角伸展受 阻,列强看到只要“怡亲王、端华、肃顺继续掌权, 我们就不能说中国人民已确实承认了条约,各省当局 看到国家重臣,实际掌权的人是偏向于不友好的,他 们也就形成了和我们不友好的倾向”。 奕诉等人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将导致列强 入侵的罪责全部推给负责这场战争的端华、肃顺集团 ,还说联军之所以攻进北京城,完全是端华等人对列 强怀有忿忿之心的结果;并苦口婆心地对咸丰帝说, 如再坚持这一政策,北幸木兰、移宫热河也非圣安之 地,唯一的抉择只能是“抚”。对洋人主“抚”,怎 么抚呢?就是设立专门的夷务机构,负责办理与洋人 的各种交涉事宜。奕诉在奏折中还说,根据既往的交 涉经验,洋人是很重视条约关系的。 在奏折中,奕诉等人还指出设立衙门也是应 对国内局势的需要,“综计天下之大局,是今日之御 侮,譬如蜀之待吴”。他们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同西 方列强侵略者给清政府造成的危害作了比较:“发捻 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 ,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 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从而提出了“灭发捻 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的战略目标。 晚清的外交虽然是在屈辱、艰难抗争的局面中艰难前行的。但是,面对近代先进军事装备武装起来的侵略者,仍然靠冷兵 器来抵御外侮的大清帝国,终改变不了从军事到外交一次次失败的命运。“弱国无外交”成为至理名言。大清如何在西方工业化的浪潮中进行闭关锁国?西方列强怎样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