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录/海派文献丛录

咖啡文录/海派文献丛录
作者: 编者:孙莺|责编:黄晓彦|总主编:张伟
出版社: 上海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咖啡文录/海派文献丛录
ISBN: 9787567138957

作者简介

孙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做过编辑、记者,现就职于闵行区图书馆古籍部,并负责闵图官方读书会之“敏读会”的工作,至今已策划两百期读书会活动。近十年来,致力于晚清民国期刊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张伟,丛书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城市文化史研究,相继主持“上海年华”“民国电影”“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等项目,著有《满纸烟岚》《都市·电影·传媒:民国电影笔记》《风起青萍:中国近代都市文化圈》等。

内容简介

在旧上海喝咖啡 作者:董乐山 我在前不久写了一篇关于旧上海的西菜馆的短文,编辑同志写信来建议我再写一篇关于旧上海咖啡馆的情况。其实旧上海咖啡馆的情况不如西菜馆的材料多,主要是因为吃西菜是为了尝新鲜,因此就到处去一试;而喝咖啡是为了会友聊天,因此为图方便或者为了享受情调往往经常去一两个场所,话由就不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为了要纠正以前一篇文章的一处误记,就再续此一篇。 我离上海太久,年龄徒增,记忆不免衰退,又无上海朋友就近可以询问,因此在以前的一篇谈西菜馆的文章中把“文艺复兴”误记为“巴拉拉加”了(它们究竟是两家,还是一家?我仍无把握,希望老上海指正)。文艺复兴是家西菜馆,下午也卖咖啡,在它马路对面,则是一家有名的咖啡馆,叫“DDS”的。除了霞飞路上这一家,静安寺路上沙利文的斜对面也有一家“DDS”。这两家算是上海最著名的咖啡馆了,里面都是火车座沙发。要了一杯咖啡,你可以泡上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服务员绝不会给你脸色看。如要吃蛋糕,女服务员就会端上一个树型蛋糕盘,上下三层,每层放各式小蛋糕几块,你可任选,吃几块付账时就付几块的钱。吃蛋糕是用叉子在盘子上切着一小块一小块送到嘴里吃的,因此不会像现在的电视剧中那样用手抓起整块蛋糕塞到嘴里,以致嘴边尽是奶油,丑态百出,显得没有教养(还有咖啡杯旁的小勺是用来搅拌糖和奶油的,绝不是用来一小勺一小勺喝咖啡的,搅毕放在杯旁的碟上,要喝,则要端起杯子喝)。 除了这几家,沙利文和凯司令下午也卖咖啡,但由于不是火车座而是餐桌,因此没有人在那里久泡。泡咖啡馆的有不少话剧界和文化界的人,他们喜欢常去的地方是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回力球场对面的赛维纳,每天一到下午你去那里准可找到熟人。但那里的咖啡和蛋糕并不出色。当时上海最好的蛋糕是再往南走,快到上海电影院的转角处,有一家叫“文都拉”的意大利蛋糕,那里出售的蛋糕,尝后令人赞口不绝。 南京东路的吉美厨房和它附近的一家马尔斯西菜馆,也卖咖啡,但前者顾客主要是美舰水兵,后者是外侨居多。在南京路上国际饭店旁边的西侨青年会下面,也有个喝咖啡的地方,里面的特色是蛋糕,它既不是大裱花蛋糕,也不是小块蛋糕,而是叫Iayer’ s Cake和Iog' s Cake的,前者是多层蛋糕,切着卖,后者是圆木型卷筒蛋糕,也是切着卖的,是地道的美国式蛋糕。 当时的咖啡都是现做现卖的,因速溶咖啡尚未问世。为了要品一品现烤、现磨、现做的咖啡香味,静安寺路哈同花园西北角斜对面有个好去处叫CPC。落地的玻璃窗,你就是站在外面的马路边就可以看到里面在把烤好的咖啡豆磨成粉末放在酒精炉上烧煮,香气扑鼻,禁不住要进去喝杯,喝完还买一包带回家去喝。但不知怎么,自己烧的总不如那里的香。喝咖啡主要恐怕就是喝氛围,喝情调吧,否则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小菜场旁路边摊上喝一杯所谓“牛奶咖啡”不就得啦? 原载《董乐山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