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作者: (法)贝尔纳·沙旺斯(Bernard Chavance)著;吕明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制度经济学
ISBN: 9787513664875

作者简介

贝尔纳 ? 沙旺斯 (Bernard Chavance) 巴黎狄德罗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系和制度的比较分析。出版了《东方的经济改革》(纳唐出版社,1992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拉马丹出版社,1994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前景》(发现出版社,1999年)、《马克思和资本主义:一个系统的辩证法》(阿芒·科林出版社,2009 年),翻译并介绍了卡尔·波兰尼的《人的生计》(弗拉马里翁出版社,2011年)。

内容简介

制度学派 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理论学派,认同制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认为制度是经济学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基本问题。该学派的观点与诸如政治学、社会学或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截然不同,这些学科认为经济学不需要考虑制度因素。 在几乎整个19世纪,英国古典学派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这一学派对经济制度中的产权研究很感兴趣,认为其决定了阶级构成或国家立法的性质和范围,但是实际上,有着不同理论观点的传统古典学派第一次将制度分析引入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赫多因(Hédoin),2014\\\\\\\\]括号中的引文指向书末的参考书目。的思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前30年有着巨大的国际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制度主义对于学术界和罗斯福新政的制定者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从其起源来看,奥地利学派在与历史学派的长期辩论中拓展了制度分析的维度。 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起,起源于美国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获得了无可争辩的国际地位,几乎摒弃了制度主义分析传统。根据新古典主义的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学科,最终主导整个20世纪的经济学的中心议题依然是市场:其分析建立在理性、审慎、利己的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并主要关注效率问题。制度问题和经济过程中的历史分析被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时甚至被完全忽略。尽管对制度问题的关注仍然出现在诸多分支学科中,如劳动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大企业分析以及发展经济学,但是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学主流学派几乎完全有意识地忽略了制度分析。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不同经济理论之间复杂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霍奇森(Hodgson),1994\\\\\\\\]。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新古典主义传统的、同样源于美国的“新制度经济学”诞生了。该学派提出了不同于“旧制度经济学”的假设,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如产权制度,或者像市场和公司等级制度那样的可替代的“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同一时期,最早的制度主义学派(“旧制度经济学”)在美国本土复兴,但是主要在欧洲发展壮大。一些创新思潮如演化经济学,都显示出了与这一传统学派的紧密联系。最后,伴随着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的复兴,奥地利学派的复苏使得沉寂已久的另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支重新活跃起来。显然,历史环境对于这一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制度变革的规模、经济危机,以及部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危机和转型、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所有这些变化都与制度经济学的演化息息相关。面对这些社会现状,均衡分析范式和传统的不变假设分析都显得无能为力,客观上需要引入制度分析。此外,伴随着新古典学派的衰落和制度分析的复兴,新古典学派努力拓展方法和概念,对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并体现在诸如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的研究中。 21世纪初期,关于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各种经济学流派之间在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冲突呈现出一些截然不同的形式。一种具有广泛性的新的共识再度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经济学分析中,制度很重要。二三十年前,如果一位经济学家宣称自己是制度主义者,那他一定是做好了被嘲笑的准备,如今制度主义却非常流行。当然,不同流派之间的理论、方法、概念的差异依旧十分重要,而且通常是不可简化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不同流派间,正统学说与非正统学说之间的界限正在被重新划定。一般来说,考虑到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里经济学说面临的各种问题,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各种流派所表现出的生命力是一个相对令人鼓舞的信号\\\\\\\\[沙旺斯(Chavance),2007\\\\\\\\]。 法国调节学派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学理基础的当代经济学流派,该学派抓住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中观层面的一系列有机融合概念,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阐述当代资本主义动态发展的多样性。该学派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系统介绍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演进全貌及最新进展,为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