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经济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710/04/20230710041243726.jpg)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新知识经济学
ISBN: 9787516428443
余青山,男,1965年10月生,大专学历,公务员,从事知识经济学学习与研究四十余年,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2019年,出版知识经济学专著《关于知识价值的若干思考》,从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切入,研究知识价值及知识价值的经济学特性,开创了知识经济学研究新范式。
第五节? 社会分工的条件、意义 团结力量大,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 社会分工,可以促进合作;可以促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以丰富物产, 满足需求;可以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节约劳动,提升利益,促进发展。 一、分工与合作互为条件 没有合作,不需要合作,就不会有分工。社会分工的目的是要把产品交给他人使用,或者是与他人共同完成某项工作。只有把自己生产的产品交给他人使用 的,或者,只有与他人共同劳动才能完成某项工作的,才存在分工与合作。因此,分工与合作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分工可以促进合作。有分工,就一定有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分工。自给自足就不存在分工与合作。 合作把分工统一起来了,形成分工与合作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在分工与合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二、社会分工可以促进优势互补 分工通常伴随着优势的存在。有优势,就会排挤劣势;有优势,就会激发优势;有优势,就会有分工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1. 特色优势 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是丰富的。只有生产出大量不同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丰富的需求,分工正好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这样的目标。特色优势,有天然优势,也有人工优势。天然优势,比如,地理、地质、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南方与北方的水果有差异,有人把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去销售,把北方的水果运到南方去销售,这样可以满足人们的尝鲜尝新需要。人工优势,比如,人们为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要,而有意创造、发展自己的特色、特长,由此可以形成相应的社会分工。 2. 合作优势 分工是为了合作,有了分工就一定存在合作。一个人可能无法搬动一块巨石,但是,两个人、三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就有可能搬动巨石,这就是合力的优势,也是合作的优势,同样是分工的优势。 3. 专业优势 分工让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相对单一的工作,这就是专业、专长。从事单一的工作,有利于人们积累经验、获得技能、提高效率,有利于人们形成工匠精神,把专业工作和产品做得更精、更好、更符合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人,从事专业工作的效率会更高,更能在社会分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使自己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岗位。比如,会计是企业需要的工作岗位,如果会计员没有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促进生产力提升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合力干大事。在分工合作劳动中,体力劳动差的可以有效利用体力劳动强的;脑力劳动差的可以有效利用脑力劳动强的,特别是脑力劳动成果可以复制。相互利用,有效分工合作,就可以大大提高各自的和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存在,会促进社会变化。不同的人,其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有多有少,这导致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分工中会不断分化,比如,有的士兵最终当上了将军,而有的士兵则成为一名老兵。 四、促进社会进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中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让技能更强、更专业、效率更高,让更能节约劳动的劳动者胜出,会优先让效率高的人从事劳动,让效率低的人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或者去寻找他们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岗位,从而有利于把更多的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社会分工可以促进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钻研科学,应用先进技术,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劳动效率,才能摆脱自然力的束缚。因此,人类会用更多的时间接受教育,钻研科学,这会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 低效率的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低效率的原因,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知识水平等。贫困的家庭一般懂得,只有读书,才能摆脱贫困。人口素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的,社会也因而获得进步。 五、破解分工固化 社会分工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也会因为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被打破,因为,社会是运动变化的,因素是运动变化的。分工通常并非全部由财产制度引发的,更多地是由人的自身条件决定的。分工一旦形成,可能让劳动者形成某种惯性,就可能固化自己的习惯、思想、观念,固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的生命有限,实践有限,人有时追求安稳,没有时间去学习、探索,不愿意去刻苦学习钻研、冒险去创新。只有让分工更自由、更公开透明、外部性更显著,让人们有更多的学习借鉴的机会,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有更多权力来支配自己的劳动,才能破解分工固化的问题,因此,自由分工本身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破解分工固化的问题。当然,政府也要在破解分工固化中担当更积极、更有作为的角色,如提供终身免费教育。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勇敢的探路者、开拓者、创新者、奉献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由市场社会本没有什么固定的、天然的分工,只是干的时间久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能,形成了自己特长,才有了社会分工。人不会被旧的、已有的分工所束缚,而会去创造 新的工作,形成新的专业特长。 创新是破解分工固化的有效方式。今天的分工固化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积累形成的,也是过去创新的结果,回顾三百年前的历史,今天的分工大多是过去所没有的。要破解今天的分工固化,也必须敢于突破今天的分工,继续进行劳动创新、实践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微观上看,破解分工固化,需要劳动者在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借鉴,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勇于寻找新机会、新方向、新思路、新出路,勇于探索新领域、新可能。 当年的摩拜共享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原本是汽车行业的媒体记者,她不是一个愿意按部就班生活和工作的人,总在思考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未来变革和发展方向。2014 年 11 月的一个晚上,胡玮炜、汽车设计师陈腾蛟、投资人李斌坐到一家咖啡馆,展开了一次头脑风暴,促成了摩拜单车的诞生。胡玮炜因此突破了自己的工作局限,突破了所谓的分工固化。如果每个人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业,争取突破,又何来分工固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