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29/17/20191029173029386.jpg)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刘震云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
ISBN: 9787550028975
吴义勤,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组成员,**处**,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漫评刘震云的小说 陈晓明 *近一段时期,关于刘震云的评论有如这深秋季节的落叶,纷纷扬扬堆向了文学的谷底,而我也不能免俗,卷进这堆落叶之中。 或许我能找到理由勉强为自己辩护,使我在扮演一个跟着起哄的角色时不至于那么拙劣?尽管这样我又不得不承担自以为是的风险,我还是要说,刘震云的*重要的特色 — 反讽,并没有得到恰如其分的解释。 反讽(iron)可以简要理解为:对某一事件的陈述或描绘,却原来包含着与人所感知的表面的(或字面的)意思正好相反的含义。“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写作的历史中由来已久,在中国现代,鲁迅就是一位运用“反讽”的高手。不过“反讽”在中国80年代后期走俏文坛,未必是继承了鲁迅的光荣传统,它*有可能是对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规》(即所谓的“黑色幽默”小说)的借鉴。然而,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作为一个时代处理生活的方式,“反讽”在80年代后期为青年一辈作家所看重,却又是必然的。1985年至1986年,批评家从刘索拉和徐星的小说中读出“黑色幽默”或“蓝色幽默”,这显然是一次夸大其词的误读。在我看来,只是在1986年之后,“反讽”才真正在中国的现实土地上扎下根。 虽然在这里我难以追溯刘震云写作的来龙去脉,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以贯之的精神:那就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显然,刘震云的“反讽”并不像同辈作家那样仅仅来自对“黑色幽默”小说的借鉴,它*多来自契诃夫和中国笔记小说、杂文一类的古典传统。“反讽”的笔调使刘震云与同类作家相比别具一格且技高一筹。如果仅此而言,刘震云不过是个笔法娴熟的能工巧匠而已,在写作的工艺学的水准上就可以给出他的准确位置。然而,我在刘震云的“反讽”中看到一种*为有力的东西,看到刘震云试图运用“反讽”去解开人类本性与制度化的存在结合一体的秘密。正是在把“反讽”的触角伸向整个生活的网络的同时,刘震云揭示了*常琐事中令人震惊的事实。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那些凭着本能下意识作出的反应行为,其实都为可以称之为强大的权力关系的力量所支配。人们自觉认同权力的结果,就足以使权力渗透进我们每时每刻的生存,渗透进家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关系已经构成现代社会的重要本质,构成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将这种关系庸俗化,也势必构成它对人们生活的消极影响,这就是刘震云的“反讽”有现实性的根基所在。 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丛书所遴选的论文均已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其质量已到验证,且经此遴选,可谓优中选优,**与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此外,跨越时间长,触角细致,*大程度地将研究范围覆盖到这些作家的所有重要作品,从而使读者和研究者在阅读时有一个全面的观感。书后附录*是全面收录了作家研究资料的相关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