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文修订版)(精)
作者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曾任《社会力》(Social Forces)副主编,现任《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Studies in Ethnicity and Nationali**)编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抗争政治与历史社会科学。曾获**社会学会世界青年社会学家奖与社会问题学会年度佳研究生论文奖,中英文文章刊于《社会学研究》、《读书》、Politics and Religion等刊物。 查尔斯·蒂利(1929—2008),1958年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在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L.伯滕威泽(Joseph L.Buttenwieser)讲座教授前,曾任教于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他出版著作50部。他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斗争的动力》(2001年版,和道格麦克亚当、悉尼塔罗合作),《抗争政治研究中的拾遗补缺》(2001年版,和罗纳德·阿明扎德等人合作),《集体暴力的政治》(2003年版)、《欧洲的斗争和**,1650—2000年》(2004年版)和《信任和统治》(2005年版)。
内容简介
布鲁瓦亚尔的书几乎**遗落在我的传记书架上 ,我这期间写了一本自己的书——和疾病无关,而是 一部社会运动史——以此在淋巴癌治疗期间专注于生 命与希望(Tilly 2004a)。我把它称为自己的癌症书 。现在,淋巴瘤似乎已从我身体里消失,但顽固的、 隐形的、转移性的前列腺癌细胞仍在体内某个没有前 列腺的角落隐藏。现在重读布鲁瓦亚尔,我体会到了 *强烈的喜悦、痛苦与慰藉,还有一丝内疚:他已不 在人世,我却活了下来。在我经过疾病历练的眼中, 布鲁瓦亚尔的故事是向死而生所激发的创造力**。 从我的阴郁故事回到本章要点。故事具有社会职 能。它们不仅帮助解释了令人困惑、出人意料、跌宕 起伏、疑云密布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而且有助于 确立、重新界定或挑战社会关系。故事的修辞元素— —它总是将言者和听者联系起来——足以展现这一点 。但故事对既有社会模式的依赖,对给予者和接收者 关系的记号解读,以及它们在某些场合对自尊心的重 大影响,*表明了这一点。不妨再举*后一个例子。 为了写一本关于198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下向流动 (downward mobility)的书,人类学家兼社会学家凯 瑟琳·纽曼对一百五十多位曾经的富人做了深度访谈 ,了解他们从丰衣足食到濒临贫困的历程。 在这本书的开篇,纽曼讲述了戴维·帕特森的故 事(**章曾提到过他),后者是一位不久前从加州 调动到纽约的电子行业管理者。在遭*重创的公司关 闭了他所领导的部门后,他也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和就 业前景。帕特森损失惨重:他在费城的一个蓝领工人 云集的贫民窟长大,是家中**个上大学的人,一直 是全家人的骄傲和自豪,拥有一套大房子和两辆豪华 轿车,老婆和两个孩子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而现 在,他无法找到一份工作。 通过几个不同的故事,纽曼描述了帕特森的经历 。在仍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管理职位时,他坚持一套 说法:生意就是生意,市场逻辑是无情的,自己公司 的问题是在一个不稳定的行业中必须承担的代价。但 他的故事*终转变了侧重点: 但在连续数月工作无着落、心情郁闷和战战兢兢 之后,个人问题的经济解释开始退居一旁。戴维现在 满脑子都在想:我到底哪里不对?为什么没有人给我 打电话?我做错了什么?他经常连续几个小时趴在桌 子上,反复用手摩擦额头,终*吞云吐雾,审视自己 的深层性格,纠结究竞是这个还是那个性格缺陷导致 了自己的失败。人们能看出他的急躁吗?人们在街上 对他避而不见,是因为他们无法忍*他的*望吗?他 是否由于心情急切而冒犯了潜在的雇主?打击接踵而 至,答案也变为“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计算机产 业和国民经济的有起有落被**忘却。戴维的性格走 上前台,成为他失败的罪魁祸首。(Newman 1988:6 -7) 别人的故事让我再次想起自己的经历。我父亲来 自一个贫穷的德国移民家庭,高中还没读完,他的父 亲就在芝加哥附近的一个拖拉机厂因工伤致残,他于 是不得不退学养家。在从事底层工作的同时,父亲上 了夜校,拿到了高中毕业文凭,继续学习会计,并来 之不易地得到了一份低层白领工作。当大萧条在1929 年爆发时,他是芝加哥一家大型照相机公司的助理信 贷经理——迥异于戴维·帕特森的部门领导职位,但 比他跛脚的农民兼工人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要富 裕得多。随着公司裁员,父亲没多久就丢了工作。 我在几年之后才开始有清晰的记忆。但大萧条使 我父亲——从而全家老小——长期工作无着,临时或 兼职工作数不胜数,且多次变动住所,包括一次全家 寄居在外公的地下室里。(我外公在1920年代和五个 女儿及第二任妻子移民自因罢工而陷入瘫痪的威尔士 煤矿,幸运地在经济崩盘之际保住了芝加哥地区阿华 田工厂**机械师的职位。我们在大萧条期间喝了不 少阿华田。) 穷困、挫折和屈辱延伸到了孩子身上——总共五 个子女——我们穿着缝缝补补的衣服,吃着**补助 的玉米糊,采摘蒲公英当沙拉吃,争抢任何能找到的 兼职工作。我们五兄妹从来没有戴维·帕特森那种对 市场理性的信任,但也没有像他那样**转向,把一 切都归罪于自己。在意志坚定的父母的影响下,我们 给自己讲了一个正派家庭遭遇艰难时世的故事。然而 ,我们同样要借助于故事来安排我们的生活,以及我 们与其他生活的关系。 故事是一个伟大的人类发明,在自己的领域—— 社会关系的安排——可以和犁在农业中的地位相提并 论。和犁一样,故事无需太费力就可以深人挖掘。从 本质上看,故事无法让纯粹主义者(purists)满意: 它们将复杂的生活浓缩成简单的情节,因果关系也被 大大简化。它们强调普通生活的戏剧性、悲剧性、道 德性、不道德性、胜利与挫折。尽管比惯例含有*多 的实质性内容,故事对准则和专业表述不屑一顾,以 至于准则和专业表述的职业给定者经常要把信息转换 为故事。当大多数人认真对待理由时,这些理由是以 故事的形式讲述的。 P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