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振宇敬儒系列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内容简介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 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 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 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 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 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 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 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 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 庙里。两个都是小学: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 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 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 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 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学生的 确比农业学校的学生长的高,农业学生开头是念“人 、手、足、刀、尺”,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 那高等小学的学生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竟有二 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 现在才来上高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二年的管帐 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学生写起家信来,竟有写到:“小秃子 闹眼睛好了没有?”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 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 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 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 的地租送来没有?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 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学生就站起来了, 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 万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据这学生说 是不同的。乾菜的“乾”应该这样写:“乾”,而不 是那样写:“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 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 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 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 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 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 ,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 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 么来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 。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 水份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粘又黑,比粥 锅糊,比浆糊还粘。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 ,油亮亮的,那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