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的房子
作者简介
菲利普·朱迪狄欧,建筑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布朗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新学院。1980—2002年任法国艺术期刊《艺术知识》总编,出版逾50部现代建筑学著作,其中包括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迈耶的专论,其被译为中文译本的作品有《贝聿铭全集》等。
内容简介
住宅:我的建筑起源 安藤忠雄 2010 年,我在墨西哥完成了一个为期五年的住宅项目。该住宅总建筑面积约为1 500 平方米,坐落于国家公园的山脚,可以俯瞰墨西哥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蒙特雷市。 在向我展示了一个自然条件优越、令人心动的建筑基地后,业主要求房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保护隐私的同时,还能借景生景。我思考着如何通过运用一个与地形对应的几何结构来解决项目的主要问题——创建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住宅,并根据房间的私人或公共特性提供不同类型的空间。这促使我开发了一个长条的Z 形体块,用一个上升的之字形通道,使生活空间与斜坡相连。 三层的平面设计在不同的层次上产生空间,这反过来定义了内部和外部区域之间的不同关系,并柔和地表达了私人和公共区域之间的动态空间顺序。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充满对立力量的房子,一个既开放又封闭、既恬静又活泼,而且能充分欣赏到墨西哥绚丽的原生态美景的房子。 我的建筑生涯从1969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起初我致力于家乡大阪的小规模城市住宅项目设计,而今我在海外从事多个大型文化综合体的设计。对比两种情形时,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尽管时过境迁,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对建筑的立场一直没有改变:这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行为,是一种在每个项目的抽象和具体方面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探索。 我的方法通过房屋的设计得到了最清晰的展示。这些房屋保留了居住理念,解决了人类生活中的最基本问题。一所房子必须满足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需求,同时,还应与房子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历史和思想传统等多层背景密切相关。 面对这些压倒性的物理因素和背景因素,我试图创造一个以抽象为特征的自然元素,比如光;我想象用千变万化的自然片段,比如风或者框架景观,使空间散发和呈现不同的表情。越是静默的背景空间,越能使人感受到强烈而活泼的大自然气息。这就是我寻找更简单和组成元素更少的几何形体的原因。 住宅设计的实际情况是纷繁复杂的,而且往往与这种抽象的建筑相冲突。这是一场在对立元素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斗争:场地的环境和最终构建它的几何结构;多样的功能需求以及必须包含这些功能的墙壁的纯建筑表达。在对赋予建筑深度的现实世界和赋予建筑力量的抽象世界保持一种正确认识的同时,我在寻找一种能允许两者共存的临界形式。 换句话说,我工作的驱动原理就是,使用最少的材料创造与自然交融的丰富空间,以及承载嵌入场景中的人们和历史的记忆。 在创作过程中,冲突越激烈,建筑就变得越生动、越富有活力。住宅是在这种斗争中诞生的最小的建筑类型,也是我的建筑起源。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我所参与的项目性质的变化,我很少建造住宅。即便如此,我每年还是会设计两三套住宅。这些项目不仅为我工作室里经验不足的年轻员工提供了学习建筑和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还能防止我忽视自己的建筑本质和起源。 最近,我在斯里兰卡和印度以及上述墨西哥等地,着手设计越来越多的大型住宅项目,这些地方远离日本,气候也不尽相同。在这些项目中,我使用了像蒙特雷的住宅那样的Z 形几何结构。它们与我之前设计的简单箱体相比,更具象征意义。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有意识地尝试创新建筑表达,使它们能够成为所在地区独树一帜的景观。雄伟的外观也是为了适应房屋不断扩大的规模。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建筑背后抽象的概念,几何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也就是说,在超过一定规模之后,由箱体组成的简单组合物,在空间上和形式上都变得行不通。因此,我不得不寻找能够独立成立的几何结构,同时它们需要有过硬的建筑质量。 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些形式所产生的空间,来自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冲突,定义了同时具有力量和深度的住宅。无论建筑基地在哪里,无论工程规模如何,这都是我设计的住宅不变的主题。 住宅最终应该是一个扎根于基地,反映出居住者精神的建筑。这也许会让我重新回到那些我更熟悉的地方,以更亲切的尺度来建造住宅。 事实上,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的最终作品将是一座住宅。 1.来自普利兹克奖得主、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住宅设计集。住宅(HOUSE),是安藤忠雄建筑的起点。他一直试图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可以交流的环境,在他的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阳光、空气和雨。从建于1973年的富岛宅,到建于2011年的位于墨西哥的蒙特雷的住宅,28座住宅建筑,囊括未曾公开和未发表的作品,超过30年跨度的建筑实践展现,直抵安藤忠雄建筑的原点。 2.“让生活融入自然,才是住宅的本质。”不仅是光线和微风,甚至连雨水也可能进入的住吉长屋;玻璃砖之家中,来自庭院的柔和阳光渗透到房间里;小筱宅中,天花板狭长的弧形天窗,将强有力的阳光投射于混凝土墙上;4×4住宅,一座在涨潮时浸泡在海水中的建筑……虽然坚固的混凝土墙给住宅营造了一种私密的、安全的氛围,但是,自然依然存在。 3.当建筑与生活发生关联时,安藤忠雄的房子才真正获得了认同。在建筑与设计之外,安藤忠雄关注着居住在住宅中的人们,步入、参观建筑的人们:他们的心中会留下怎样的世界?当住宅变得朴素、回归安静,它的精神属性就自然地显现出来,被建筑内外的人们转变为个人的思绪。安藤和他的住宅的存在,本就是一种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审视。 4.直面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几乎每个方案都援引了安藤对于设计思想的表述。位于神户的4×4住宅,安藤“梦想着一个在涨潮的时候浸泡在海水中的建筑”;曼哈顿的屋顶阁楼,安藤希望建筑“能像真的刺入城市的风景一样,给曼哈顿这个欲望都市带来新的刺激”。 5. 菲利普·朱迪狄欧,建筑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布朗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新学院。1980—2002年任法国艺术期刊《艺术知识》总编,出版逾50部现代建筑学著作,其中包括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迈耶的专论,其被译为中文译本的作品有《贝聿铭全集》等。 6.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透视图、扩建研究草图、实景照片逐一收录,大尺寸展陈,直观展现建筑的锋锐美感,亦是珍贵的建筑资料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