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新故事(传承人篇第1辑)](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6/18/20190926184255707.jpg)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老字号新故事(传承人篇第1辑)
ISBN: 9787100130035
本书是由北京***协会组织编写的,对北京***协会成员单位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事迹进行全面介绍,重点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新故事,助力***品牌宣传,扩大影响。文中附有系列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传承人们的**事迹。
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起源与早期发展 焖炉烤鸭的制作方法*早是从南方传入北京的, 据考证,北京烤鸭的前身为南京烧鸭,由燕王朱棣带 进北京,成为宫廷御善后改名为“北京烤填鸭”,是 宫廷每年正月十五的主要菜肴。焖炉烤鸭的特点是“ **不见明火”。所谓“焖炉”,其实是一种地炉, 炉身用砖砌成,大小约一米见方。焖烤**之前,需 把秫秸等燃料放入炉内点燃,将炉膛烧至适当的温度 后,将其灭掉,然后将鸭坯放在炉中铁罩上,关上炉 门,故焖炉烤鸭是靠炉壁热量焖烤而成。掌炉人要求 具有很高的技术,必须掌握好炉内的温度,温度过高 ,**会被烤煳,反之则不熟。烤好的焖炉烤鸭呈枣 红色,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鲜美。 由于焖炉烤鸭“不见明火”,所以在烤制过程中干净 卫生,对环境污染小。*御膳房影响,北京民间的烤 鸭技艺*益精进,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便宜坊。有学 者明确指出:“北京烤鸭的推广与普及,归功于便宜 坊。便宜坊之于北京烤鸭居功至伟。”便宜坊的创办 ,开辟了焖炉烤鸭的新时代。 *早的便宜坊在宣武门外米市胡同,是由一个南 方人开办的连家铺小作坊,以经营焖炉烤鸭和筒子* 为主,也无店名。店铺虽小,但是由于烤鸭、筒子* 的味道好,售价比其他店便宜,很*顾客欢迎。天长 *久,大家称之为“便宜坊”。明嘉靖三十年(1551 ),时任兵部员外郎、家住宣武门外达智桥的杨继盛 (字仲芳,号椒山)在朝堂之上严词弹劾奸相严嵩, 反被严嵩诬陷。下得朝来,内心苦闷,饥肠辘辘,逶 迤来至菜市口米市胡同。忽闻香气四谥,见一小店便 推门而入:店堂不大,却干净优雅,宾客满章,遂捡 席而坐,点了烤鸭与些许酒菜,大快朵颐,把个烦闷 与不快早抛掷九霄云外。有人认出他是爱国名臣良将 ,便报于店主。店主颇露钦佩之色,亲自端鸭斟酒, 与之攀谈起来。杨继盛得知此店名为便宜坊,又见待 客周到,生意兴隆,便呼来笔、墨、纸、砚,俯案一 挥而就“便宜坊”三个大字,众客皆呼好。此后,杨 继盛与众大臣频频光顾,便宜坊也由此名声远播。 到了清代,烤鸭在皇宫内*到*大的重视,御膳 房专门设立了为皇帝制作烤鸭的“巴哈房”。朝廷统 治者把潮白河畔的白河蒲鸭(北京鸭)迁到地肥水美 的玉泉山一带放养,以方便食用。不仅皇帝爱吃烤鸭 ,朝廷的一砦官员,每逢会议、宴请封疆大吏等,也 都吃烤鸭。《燕京杂记》记载“北京膳填鸭,有至八 九斤者,席中心必以全鸭为主菜,**者为‘便宜坊 ”’。当时一些外围人,如美国人安格联在《北京杂 志》中述:“昔同在游历北京名胜风景,品尝多种风 味之后,认定便宜坊之焖炉烤鸭为‘京中**’。” 道光八年(1828),一位很有生意头脑的年轻后 生,接管了便宜坊,由于思想灵活,经营巧妙,生意 愈来愈好,又因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寻思找一个伙 这是一部关于北京人吃穿住用的书,也是一部来北京旅游的人的指南书,*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