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晚明史(精)

重写晚明史(精)
作者: 樊树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698.00
折扣价: 432.76
折扣购买: 重写晚明史(精)
ISBN: 97871011331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精彩章节 社会风尚由俭入奢 江南地区的奢侈风尚源于苏州,通过频繁地往返各 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各地都把苏州当作 时髦中心,纷纷仿效,以苏州时尚为时尚。嘉靖、万历 时人张瀚说:“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 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 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 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 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 之观赴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之俭也?”又说:“自金陵 而下,控故吴之墟,东引松(江)、常(州),中为姑 苏。其民利鱼稻之饶,极人工之巧,服饰、器具足以炫 人心目,而志于富侈者争趋效之。”另一位嘉靖、万历 时人王士性说得更妙:“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 之;俗者,则随而俗之……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 、隆、万三朝为始盛。”这确实是值得注意的动向。翻 检江南的地方志,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明中叶以来, 社会风气逐渐由俭入奢,即由俭朴走向奢侈。 嘉靖、万历时人徐献忠:“今天下风俗惟江之南靡 而尚华侈,人情乖薄,视本实者嗤鄙之。” 万历《嘉定县志》:“富室召客,颇以饮馔相高, 水陆之珍常至方长,至于中人亦效慕之,一会之费,常 耗数月之食。” 崇祯《松江府志》:“吾松正德辛巳(十六年)以 来,日新月异,自俭入奢……” 康熙《吴江县志》说:“明初芟夷豪门,诛戮狂士 ,于是俗以富为不幸……习尚俭素,男子不植党,妇人 不市游,久而成俗……迨百年后,人始尚文乐仕,而俭 素之习因而渐移。迩来弥甚,厌故常而喜新说,好品藻 而善讥评,淳庞之气鲜有存者。” 光绪《常昭合志稿》引《陈司业集·风俗论》:“ 万历后,率以声华气谊相高,寻盟结社,千里命驾,贫 不负诺,富不易交。在闾里中,峨角中,蹑朱履,眼高 于顶,负手逍遥,担夫走卒望而却避……往时履袜之属 出女红,今率买诸市肆矣;往时茶坊酒肆无多家,贩脂 膏脯者恒虑不售,今则遍满街巷,旦旦陈列,暮辄罄尽 矣;往时非贵显不乘轩,今则肩舆塞路矣。” 这种情况大体从明中叶开始显现,到万历年间日趋 明显,以后愈演愈烈,直到清朝前期依然如此。康熙《 淞南志》引用“旧志”说,从明朝以来,“人有恒产, 多奢少俭”,入清以后犹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则家无 担石者十居其五,而饮食服饰竞以侈靡相尚”。该志书 编者引用清初余起霞的话来证实这一点:“吾乡习尚日 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 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婚娶盛筵果单,实以枣栗数 枚而已。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水盘,水盘 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其中所陈,穷极水陆。一席所 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往时及见里中素封之家,所服 不过褐苎而已,今则绸不足而纱之,纱不足而缎之,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