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者: 编者:丁韵梅//谭予星//张桥珍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48.8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ISBN: 9787302527503

作者简介

丁韵梅,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技术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应用。主持完成课题5项,发表论文10多篇,多篇获奖。 主要成果: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课题《动漫制作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研究》主持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规划课题子课题《五年制幼师学校实训教学研究》主持人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子课题《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主持人 发表论文《“校、企、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进行Flash课件制作教学》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训中应用的问卷分析》

内容简介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信息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有用的数据、消息。人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 人们一般说到的信息多指信息的交流,如古代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或途经驿站传递文书、*事情报等,近代通过邮局传递信件,现代通过电报、电话交流信息,而当代则通过计算机网络快捷方便地交流信息。 112信息的特征 信息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时效性、价值性、依存性、共享性、传递性和可加工性等特征。 1客观性 信息是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客观反映。由于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同样带有客观性。 2普遍性 信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信息具有普遍性。 3时效性 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只有那些及时传递出来并适合需求者的信息才能被利用。信息的价值在于及时传递给*多的需求者,从而创造出*多的物质财富。信息经过一定的时间往往会失去价值,“新”和“快”是信息的重要特征。*简单的例子,某人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但超过30天不去领取,500万元就不能被领取了。还有“红灯停,绿灯行”也是信息时效性的体现。 4价值性 信息是为人类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利用它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5依存性 信息是一种抽象的运动,这种抽象的运动包含特定的内涵和内容。这种抽象的内涵不能被人感知,也不能传递,就不能称为信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必须借助载体表现,信息和信息载体密不可分。若将信息载体和信息割裂开来,两者都失去存在的意义,如红绿灯、光盘等。 6共享性 信息与一般物质资源不同,它不属于特定的占有对象,是可以为众多人共同享用的。实物转赠之后,就不再属于原主,而信息通过双方交流,两者都有得无失。这一特性通常以信息的多方位传递来实现。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我有一个苹果,你也有一个苹果,假如我们互相交换的话,我们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再进行交换的时候,我们就会各自同时拥有两种思想。 7传递性 传输是信息的一个要素,也是信息的明显特征,应高效地传递信息,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信息就失去了有效性。同样,传递的快慢对信息的效用影响极大,例如“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现在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新闻。 8可加工性 信息的可加工性包括多方面内容,如信息的可拓展、可引申、可浓缩等。这一特征使信息得以增值或便于传递、利用,如拍摄出来的视频要通过后期的编辑才有*好的效果,比如说《夜宴》《英雄》《功夫》等影片。 11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 114信息技术发展简史 1**次信息技术革命 **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语言的使用。 在距今5万~35万年前,人类不仅会制造工具,而且会说话,使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使用大脑存储信息,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文字的使用。 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在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印刷术的应用。 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使书籍和报刊成为信息存储和传播的重要媒介,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及普及。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及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115新一代信息技术 1云计算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云端指网络资源,从云端来按需获取服务内容就是云计算。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如图111所示。 图111云计算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类公共课程,强调够用、适用、*作性强。多年来,这门一直以计算机基础为主要内容。我们发现,仅仅现有市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难以满足我们学生专业的需求。有些过于偏冷的知识不适用,而一些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技能又没有。对于绘图、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课件制作等*适用的知识,我们也不能按专业课程去讲,所以,如何能有一本够用、适用的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一直是我们所寻找的,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专业特色,编写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