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精)
作者简介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内容简介
二 盛唐: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花 倘若可以将初唐诗人诗作比作春寒料峭时节的梅 花,那么盛唐诗人诗歌好比富丽堂皇的牡丹。盛唐的 这朵牡丹要从张九龄讲起,而要讲这位相国,又不得 不提唐明皇李隆基。李隆基者,乃李唐所有皇帝之中 *有治国成就又*诗意盎然的一个。大凡为人处世, 有头脑的未必有性情,而有性情的又未必有头脑。皇 帝也同样如此。唐太宗有头脑,但了无性情可言。宋 徽宗有性情,却没头脑。惟玄宗者,既有头脑,又有 性情。故而,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的贤 臣有张九龄,*亮丽的诗星有李太白。每每有人向朝 廷**人才,玄宗都会垂问道:“风度得如九龄否? ”因为他知道什么样的人是股肱之臣,一如他知道李 白写诗是天才,但从政太搞笑,所以欣赏过后,请出 宫门。亦如他听到孟浩然向他诵读“北阙休上书,南 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马上回应: “卿不求朕,朕岂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 动岳阳城’?”李隆基写诗固然写不过孟浩然,但智 商显然要比那位诗人高多了。开元盛世不是凭空而降 的。张九龄遇到李隆基这样的君主,应该说是太幸运 了。在山水与庙堂之间忸怩作态的孟浩然,得不到唐 玄宗重用,也是理所当然的。李隆基争夺天下的本事 固然不如李世民,但治理**却远胜唐太宗。故而玄 宗治理出一个李唐盛世,却转而差点失了李唐的天下 。这其实跟李隆基谈不谈恋爱无关。大凡诗家过于兴 旺,**就会变得文弱。这种例子不只玄宗一朝,古 今中外,不胜枚举。雅典曾是古希腊*有文化的城邦 ,结果被尚武的斯巴达给灭了。伏羲族是开创华夏文 化的农耕民族,结果给游牧民族黄帝族给灭了。后来 的姬周灭殷商、赢政统**下,几乎就是那场野蛮战 胜文明的炎黄之战的重复。即便是开元天宝盛世的衰 败,也前有李渊、李世民父子灭了隋炀帝的先例为镜 ,后有金兵*陷赵宋东京的历史重演。 由此可见,当张九龄上奏:“穰苴出*,必诛庄 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令若行,禄山不宜 免死。”李隆基断然驳回:“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 便臆断禄山难制耶?”*非毫无来由。这要放在李世 民,安禄山必死无疑。但李隆基不是李世民。打天下 的李世民有铁石心肠,治天下的李隆基乃性情中人, 一颗悲悯之心柔软得几近后来的南唐后主李重光。* 何况张九龄又很不明智地例举孙武斩宫嫔的典故。就 算李隆基不联想到杨贵妃头上,也会伤到他那颗面对 女人时的柔软之心。好在张九龄毕竟是玄宗爱卿,不 会惹出龙颜大怒。再说,当年玄宗赐死宋之问,是因 为那厮已然劣迹斑斑,再加上皇权争夺中站错了队。 然而这在安禄山,却只是犯了*法,其时并不至十恶 不赦*不曾流露谋逆行迹,玄宗凭什么判其死刑?后 世有人以唐玄宗拒*处死安禄山来证明张九龄比唐玄 宗高明,唐玄宗没有张九龄那么明察秋毫,是不能成 立的。诛杀恶人,也得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才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