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书法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诗词书法背后的故事
作者: 编者:柳云峰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毛泽东诗词书法背后的故事
ISBN: 9787515515748

作者简介

柳云峰,男,生于1951年2月,湖北省襄阳市人,国家高级书法家。现任《毛泽东书法研究》杂志执行总编、湖北省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毛泽东手迹集字(千字文)》(合编)、《毛体书法速成八十三天》(教材)、《毛泽东书法及其酒文化艺术欣赏》、《现代书圣毛泽东》等专著。两次获全国毛体书法大赛特别金奖。

内容简介

1955年,毛泽东三次视察杭州,在这五光十色、 美不胜收的西湖胜地住了30天。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 革命事业奋斗一生,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情系中 华大地,走遍山山水水。建国后,他视察大江南北, 谋划国计民生,风尘仆仆,焚膏继晷。每到一地,他 在日理万机、旰食宵衣的同时,总要抽出时间游览一 下附近的知名景点。 毛泽东游览不是纯粹的旅游,而是壮观视野,借 景抒怀,将他宽广的心胸和渊博的学识融人自然,诙 谐幽默,风情浪漫。 据西湖旅游介绍,毛泽东1955年在杭州期间,忙 中偷闲,游览了北高峰,爬上了莫干山,登上了五云 山,并写下了《五律·看山》等3篇诗词,为本来就 “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句) 的西湖更增添了美不胜收、脍炙人口的传说。 毛泽东诗词说“三上北高峰”,按照毛泽东的习 惯,他是不走回头路的,这三次他和工作人员一起分 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的 路线下山。 第一次是从北高峰的正面绕着灵隐寺上去。 第二次是从玉泉经过桃花岭,下山时天色已晚, 附近村庄本来人就很少,有的人家已经关门了,但是 为了毛泽东出行的安全,保卫部门还是提前做了很多 工作。毛泽东走累了,站在农合附近一棵大树下休息 ,像在琢磨着什么。突然一只大公鸡飞来,毛泽东笑 着对公安厅长说:“厅长呀,你把群众都管住了,可 没管住公鸡啊,这只大公鸡是不听你的话的,群众不 能来欢迎我们,大公鸡来了。”毛泽东心系人民,从 保卫的角度把他与群众隔开,他显然是不满意的。 第三次上山毛泽东和大家一起走的是老东岳的路 ,那条路过去铺的是石板,常年失修,路边没有树木 ,只有杂草荆棘。由于当时国内还是处于“阶级斗争 尖锐复杂的时期”,加上浙江又是蒋介石的故乡,为 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毛 泽东登山沿途看不到他要接触的人民群众,心里自然 是很不悦意。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五律·看山》 毛泽东就是这个感觉。“一片飘摇下,欢迎有晚鹰。 ”“鹰”本来是西湖灵鹫峰的代称,此峰不高只有 168米。相传,东晋古刹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自天 竺古印度东传佛法来到杭州,初见此峰便失声惊问道 :“天竺灵鹫峰,什么时候竟然飞来此地啦?”从此 “灵鹫峰”“飞来峰”名扬西湖。毛泽东风趣幽默, 寓理于景,以“鹰”比“鸡”,公安厅长管不住的大 公鸡飞来欢迎了。 看来,伟人运筹帷幄,擎天架海,也有身不由己 、委曲求全的时候,但这是伟人心系人民与人民保卫 领袖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永远和人民心连心。 1959年6月21日至8月27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陪 同的张治中邀请毛泽东到黄山看看。毛泽东问上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