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史前时代(精)

乌鲁木齐的史前时代(精)
作者: 刘学堂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乌鲁木齐的史前时代(精)
ISBN: 9787100159265

作者简介

刘学堂 男,1961年9月27生。1981年至1985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主持了交河故城和伊犁河吉林台水库大型墓群等多项考古发掘项目。现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师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新疆考古、史前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新疆史前宗教。承担完成了《伊犁河流域青铜到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研究》等国家和其它级别的科研项目8项,合作出版有《新疆察吾呼》等专著5部,独立出版《彩陶与青铜的对话》、《新疆史前宗教研究》、《吐鲁番的远古记忆》、《青铜长歌》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论著和和论文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内容简介

引 子 乌鲁木齐市坐落在天山的北坡,城市南依天山,向北沿着乌鲁木齐河的冲积扇发展起来,是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大都市。乌鲁木齐城镇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后,在乌鲁木齐设关,修筑城垒,经过十多年营建,至1766 年,乌鲁木齐城开四门,商肆临街,衙门分列,有了城镇的雏形。乾隆帝赐名迪化,取“启迪教化边民”之意。从那时算起,乌鲁木齐建城的历史,已经有250 多年了。1 在乌鲁木齐城区,尚未找到明确属于史前人类活动的遗迹。好在乌鲁木齐市的管辖范围不限于城区,包括有周边的山麓、山沟、乌鲁木齐河流经的中上游区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乌鲁木齐市管辖的区域内,发现并标注属于汉代以前的墓地、岩画共有80 余处,遗址点7 处。2 这些史前时期的墓葬和遗址,经过发掘的不到10 处,且除乌拉泊水库墓地、柴窝堡湖墓群、阿拉沟墓群和萨恩萨伊墓地外,其他都是一些零星的试掘。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乌鲁木齐市所在的天山山麓、沟谷地带就有人类活动;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南来北往的人群,更为频繁地在这里迁徙、活动。乌鲁木齐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的史前遗存主要是墓葬。墓葬中出土遗物也不丰富,材料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所以仅依赖单薄的考古材料,难以系统梳理、描述乌鲁木齐的史前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乌鲁木齐的考古材料,放到天山山脉、内陆欧亚史前文化大背景里去认识,再结合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乌鲁木齐史前历史的故事才能讲得相对完整。乌鲁木齐史前考古材料和研究基础虽然薄弱,但是,这些遗存之间没有大的时代缺环,且它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大多与整个天山山脉、辽阔的内陆欧亚,特别是欧亚草原关系密切,根脉相系,是整个欧亚草原历史的一个章节。将这些历史故事放在内陆欧亚这一大的背景下叙述,探源溯流,俯瞰透视,乌鲁木齐史前时代的一幕幕精彩话剧,才得以浮出历史的水面。 一部图文并茂的乌鲁木齐史前科普著作 本书作为市面少有的乌鲁木齐地区史,特别关注乌鲁木齐史前史与欧亚史前史的关系。作者利用最新的考古材料,综合最新的国内外学术成果,写就了一本具学术前沿性的科普著作。全书文字10万,配图60幅,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