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观察手册 蔬菜

北京自然观察手册  蔬菜
作者: 吴昌宇//王辰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北京自然观察手册 蔬菜
ISBN: 9787200170160

作者简介

吴昌宇 : 植物学硕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为果壳网和《中国国家地理》《博物》等期刊撰稿 ; “少年得到”App高级讲师,主讲“神奇动物在哪里”“少年生物学·动物篇”“人体探秘30讲”等课程。 王辰:笔名天冬 、植物学硕士、自然摄影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委员 出版了《七十二番花信风》《桃之夭夭》《野草离离》《中国湿地植物图鉴》等10余部图书 ,在《中国国家地理》《生命世界》《森林与人类》《少年科学画报》等期刊发表科普文章600余篇 。

内容简介

大 白 菜 可 以 说 是 北 京 的 传 统 冬 季 当 家 菜, 它 过 去 的 学 名Brassica pekinensis中的种加词pekinensis意思就是“北京的”,因为耐储存,所以许多人在入冬时都喜欢买一些囤在家里。 “大白菜”这个名字,实际上到清末才见于典籍,之前的记载都是“菘”或“白菜”。唐代所说的“牛肚菘”、南宋所说的“蚵皮菘”,可能都指的是大白菜,但当时的大白菜并不会自然包心,叶片是散开的,现在常见的包心品种,据考证应该出现于明代。如果在培育时,对大白菜做遮光处理,可以得到黄色的黄芽菜,它的纤维含量比普通大白菜更少,口感更嫩。明末的《学圃杂疏》中说:“燕地之黄芽菜,可名菜中神品。”《五杂俎》中也写道:“京师有黄芽菜、韭黄,盖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贫民不能办也。”可见早在明代,北京就已经开始培育黄芽菜作为高级食材了。 大白菜为二年生作物,秋季发芽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散生的,入冬后才会包心,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娃娃菜,是大白菜的一个小型品种,并非大白菜的幼苗。而北京所说的小白菜,才是散叶型大白菜的幼苗。北京地区的大白菜品种很多,过去最受欢迎的传统品种是“核桃纹白菜”,它个头较小,外形细长,叶多帮少,叶片表面凹凸不平,形似核桃仁,故而得名,20世纪后期逐渐在市场上消失,近年来恢复生产,市场上偶尔可见。大白菜的主根粗壮,采收时一般会留下几毫米的根部,如果从下方砍断,剥去外围菜叶食用后,留下最中央的一点白菜心,放在碟子里,倒水浸没过根部切面,几天之后就可以观察到白菜抽条开花。 117种常见蔬菜和明星蔬菜 70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民谚 、260幅蔬菜特写照片轻松识别、140幅蔬菜植株照片精美呈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作序 、博物专家张劲硕、张辰亮联袂推荐、 和你一起走进北京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