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保健)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医养生观 第一节 四维立体健康观 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或观点。古汉语 中一般单用康或健,现代人常用的“健 康”(health)一词具有强壮、结实、良好和完整 等含义。健康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人们始终保持着 对健康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科技水 平和哲学思想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于健康的认识 变得越来越深刻和全面,大众的健康观念也经历了 变革。 传统中医从精气神来认识人健康的内在机制, 例如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就认为:“若五脏元真 通畅,人即安和。”进入近代社会,伴随着工业革 命的发展、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以及人体解剖学和生 理学等生物科学的形成,人们对健康的探索不断深 入。但由于受到科学发展依然欠缺并受到机械唯物 论的影响,健康概念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的复 杂性,仅以为人的健康就像机器正常运转,把人体 的正常工作状态看作是健康。19世纪末时认为疾病 是由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这种健康概念只涵盖 了自然因素,却忽视了疾病的多元病因。随着20世 纪初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的日趋成熟和社 会生态学观点的提出,人们逐步认识到疾病病因具 有复杂性。值得肯定的是,人们认识到了社会环境 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使健康的概念延伸到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和个人行为领域,逐步形成了综合性协 调发展的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将健 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这个定义将人类几千年对疾病、自身和生存环境的 认识高度概括起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迄今为 止应用最普遍的、认可度最高的健康概念。1968年 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健康即是“身体精神良好 ,具有社会幸福感”,更加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 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联合国世界卫生组 织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 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健康是基 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是全世界一项重要的社 会性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 在不断深入。在传统的一维健康观中,健康仅仅定 义为“无病”状态;二维健康观则是“身体强壮、 心理健康”的状态;三维健康观是指“社会适应、 心理良好、身体无病”,这种健康观已为人们所普 遍接受;而于198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社会 适应、心理良好、身体无病、道德良好”的四维健 康观,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健康的含义,新的健康观 越来越深入人心。 “四维立体健康观”是更加完善的健康观念。 生理健康是获得全面健康的基础,也是达到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