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船长(少年版)
作者简介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儿时回到英国接受教育。主要著作有儿童故事《丛林之书》、长篇小说《基姆》、短篇小说集《生命的阻力》、诗集《营房谣》等。他是英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深受欢迎的作家,其作品富有异域情调,在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内容简介
一艘豪华班轮正行驶在大海上。 海啊,它总是那么美丽而神秘。有时候,它在阳光与月色中沉静,安 详、宁和、优雅,仿佛不起一丝波澜。深深的蓝,凝成一片。那样浩瀚、 苍茫,一眼望去,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无边无垠。 有时候,海洋是生动的。它活泼、跳跃,不时掀起几朵白色的浪花, 海风也似乎哼唱起了一支亘古久远的歌谣。天,有些灰蒙蒙的;海,越发 蓝得深邃。海面微微轻漾,平滑、光亮,但并不耀眼。 然而,更多的时候,海洋是不可捉摸的。前一刻,它还像母亲唇边亲 切的微笑,舒展着,美丽着;下一刻,它就化作了恶魔般的狰狞,狠狠地 卷起海面上所有的一切,将它们摔向巨浪,撞得粉碎。声似雷霆万钧,势 如万马奔腾。这是一支你不曾听过的海歌,是大海为勇者而唱的歌。是的 ,只有勇者,勇敢的人,才能在这变幻莫测的大海的怀抱中生长、生活, 才能明了大海冷峻的外表下深层里生命的喧嚣。而海,也将用它的坚忍、 强悍,甚至冷酷,把每一个来到海上的水手打造成一位勇敢、坚强、幽默 、快乐的斗士。 现在,大海是风平浪静的。海鸥高高地飞翔在碧空之上。天蓝得纯粹 ,像一块湛亮的宝石。大块大块的云朵慢慢飘移着,要是你一直盯着它们 看,你是不会发觉它们是在运动着的,非得过上好久,你再猛地抬头去看 之前注意到的那朵云,才会发现它已经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海风也停 息了。整个海洋仿佛沉入了慵懒的睡眠之中。 或者应该说好几天以来大海都是这样慵懒着,自从这艘豪轮的航程开 始以后,就让人提不起精神来。甲板上太太小姐们三三两两地撑起了遮阳 伞,优雅地喝着茶聊着天。寥寥几位水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心不在焉 地发着呆。 这艘豪华班轮正航行在北大西洋上。现在正是渔民大收获的时期,在 班轮四周来来往往的全是那些繁忙的渔船。和那些寒怆的渔船比起来,这 艘巨大的豪华班轮就像一位养尊处优的贵族,每日里就是悠闲地赏风弄月 ,一点儿不用为生计奔波操劳。 突然,一声惊叫打破了豪轮上令人昏昏欲睡的沉寂。几位戴着纱帽, 穿着华贵礼服的夫人一边从椅子上跳起来,一边抽出雪白的手帕擦拭身上 溅上的茶渍,纷纷愤怒地叫着:“切尼,你这个小讨厌鬼!”她们身边的桌 子上,茶杯被一个丢过来的脏兮兮的小球砸得乱七八糟地倒着,茶水正顺 着桌边滴滴答答地往下流。 一个孩子的身影猛地从一个藏身处蹿了出来,飞快地溜掉了,一路还 得意地格格笑着。留下那群高贵的夫人们依然皱着眉头纷纷抱怨: “这个切尼,太不像话了!他母亲也该好好管管了!” “早上我还跟他母亲说话来着。她倒是个很可爱的太太。” “就是拿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办法。把他全给惯坏了。” “她身体似乎也不大好吧。没怎么见过她在甲板上待着。据说她晕船 晕得厉害。要我说,这可全是惯出来的。稍微出来散个步透口气对她有好 处。” “要是我有这么个捣蛋鬼,我看我也要生病了。这可真要。谢天谢地 。要是上帝肯把这个小恶魔收回到他的国度,那对他的母亲而言,可真是 解脱。上帝呀,请快来拯救这个可怜的母亲吧。”一位穿着黑色礼服的太 太严肃地说。 当然,她们的这番议论一句也没落到那个孩子耳朵里。这时他已经飞 快地跑到了船的另一侧。那里有一个吸烟室,是给船上的男士们用来休息 、玩玩牌、抽口烟,或者透口气的。一个穿绒大衣的男人刚刚走进去,并 砰的一声关上了门,他一进去就对里面的人说: “切尼那孩子真是船上的讨厌鬼。他又在到处捣乱了。这儿可不要他 来,他太放肆了。” 一个白发的德国人伸手拿了块三明治,一边咬一边嘟囔道:“我知道 那家人。我跟你说,别管他,反正他老子有的是钱。你开账单给他时可别 那么死心眼儿。” “哼!那也不能把他怎么着。他父母可是比谁都惯着他。钱算什么,反 正那些家产早晚都得归他继承。”一个从纽约来的人慢声慢气地说,他摊 手摊脚躺在垫子上,头上是一扇雾气茫茫的天窗,“他还没几岁的时候, 他们已经带着他周游世界,拉着他从这个旅馆转到那个旅馆了。他的母亲 倒是位可亲的太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也不装模作样假装他是天底下最乖 的小宝贝,每天都叹着气为她的小切尼忧心不已。而且,我还听说他的父 母是准备把他送去欧洲进知名学府完成学业的。” “有钱人就是这样。学业还没开始,”说这话的是个费城人,他正懒 洋洋地蜷缩在一个角落里,“那个孩子一个月就已经有两百块美金零用钱 啦,那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老天爷,可他还没满十六岁呢。” “他父亲是干什么的?搞铁路的吗?”德国人好奇地打听。 “对。也不仅仅是搞铁路,还开矿、伐木头,还有海运什么的。那个 老切尼!只要是赚钱的行业,没有不做的。他在圣迪戈有一座豪宅,在洛杉 矶又造了另外一座。他拥有五六条铁路,太平洋沿岸的多数木材业也都属 于他。他由着妻儿花他的钱,随便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对他来说, 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费城人继续懒洋洋地说,“但这位夫人身体总是 很虚弱,因此她说西部对她不适合,老带着切尼这孩子到处转。我敢说, 这位夫人有点神经质。听说他们去过佛罗里达、阿迪朗达克山脉、莱克伍 德、温泉,还有纽约,然后再从头开始转。切尼完全被宠坏了。你们看这 孩子有多么趾高气扬,又没礼貌,总是喜欢给人家找麻烦。将来他要是从 欧洲毕业了,一准儿是个刺儿头。不信咱们就等着看吧。” “我搞不懂,为么老头儿自己不亲自来管这个孩子呢?要是他想让切 尼继承自己的一切的话,他难道不应该亲自调教这孩子吗?今后几年里他 会发现自己的失误的,到那时可有他后悔的了。真可惜,切尼那孩子身上 还是有不少长处的,不知你们看到没有?” 其他人对这话多半不置可否。多日来,他们算是领教够了这个哈维· 切尼的本领了。说起搞恶作剧,恐怕他比这个不幸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同 龄男孩要厉害得多,至于其他什么长处,还真不太容易从他身上被发现。 那个说这话的人本来还热切地想说点别的什么,但当他看到大家的这 种反应,不知怎么的,又没再说下去了。 “该严加管束,该严加管束!”只听见那个德国人声音低沉地说道。 门“咯吱”响了一下,开了。一个身材瘦弱的男孩子,看上去年龄大 约十五六岁,嘴角斜叼着半截烟卷,腰背有点弯,头向前探着,正走过高 高的走道。他的脸色白里泛黄,像是有点营养不良或者太阳晒得少了,跟 他的年龄不怎么相称。在这个男孩满不在乎的神气里,既有游移不定、虚 张声势的成分,又有那种不值一提的小聪明。他上身穿着一件红色运动衫 ,下面套着条灯笼裤,脚上是红袜子,还有一双高级运动鞋,头上戴着一 顶红色法兰绒帽。 说话的人都停了下来,看着他。男孩兴高采烈地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声 尖利的口哨声,用很大的嗓门大声叫道:“嗨!伙计们!哇!你们知不知道, 外面有很多的渔船啊,它们来来回回地跑,尽围着我们这艘船打转。你们 说,要是我们能撞翻一条小渔船,那该多有意思呀!砰——哗啦,它准就完 蛋了。像那样破破烂烂的渔船都拥挤在大海里,还像什么样啊。真够碍眼 的。我说,应该颁布一条法律,让这群下三烂都滚蛋吧!”男孩故意昂起头 ,哈哈地干笑了几声,仿佛因为自己能说出“法律”啊、“下三烂”啊这 样的字眼格外得意似的,虽然说实话他一待在甲板上总要兴趣盎然地看那 些“下三烂”渔船捕鱼,因为那样的场景是哈维·切尼不曾见惯的,一条 条活蹦乱跳的鱼都给弄到船上,在破旧肮脏的甲板上乱扑腾,真是迷死人 了,尤其对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而言。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