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宝河/曹文轩小经典

鸭宝河/曹文轩小经典
作者: 曹文轩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鸭宝河/曹文轩小经典
ISBN: 9787521200164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蜻蜓眼》以及“皮卡兄弟”系列、“大王书”系列和“丁丁当当”系列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权威奖项四十余种,并于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功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内容简介

导读 《第五只轮子》,一个颇有寓意的题目。这只轮子,看似多余,常常孤零零地躺在后备厢底,常常被人遗忘,关键时刻又全靠它救场。作品里,“磨子”,一个被醉汉“吴贵”捡到的孩子也是这样。磨子本性欢快活泼,常常努力融入孩子们当中,却被全村人忽视甚至遗忘了。为什么会这样?仅仅因为村里的大人习惯了用“冷淡”的目光看吴贵,于是看磨子时,目光也便“冷淡”。因为“大人们的目光,孩子们都看到了”,于是,孩子们也排斥他。磨子就这样在完全无意识、无责任的情况下,被推向了必须承受的“孤独”。 曹文轩总是会关注那样一些不受人关注,或被有意忽视,甚至被遗忘的人。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成了多余的人,孤独的人,残缺的人。作家心怀悲悯,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小心翼翼地、真实地捧出。作品细腻地描写孩子们如何一点点孤立磨子,描写磨子从懵懵懂懂到掂量出孩子们的“故意”,到渐渐蓄满了伤心,也积蓄起仇恨。作品中有不少炙烤人心的细节,比如磨子沉浸在旁观游戏的欢乐中,渐渐地,“终于觉察到孩子们已不蹦不跳,不喊不叫了,这才停下来——不是立即停下来,就像一团烧到最后的火,慢慢地熄灭”。一个多么心无芥蒂、精力充沛的孩子,却遭遇了无缘无故的冷暴力,被迫陷入“孤独”。一个孤独的孩子,只好痴迷于滚轮子的游戏。磨子追赶轮子,跌倒后竟然与他的轮子一起滚下山坡的奇异场景,实在是孩子一场无奈的宣泄。 即便这样被孤立,我们还是触到了孩子心底那闪光的善。学校演出队的车坏了,磨子推来轮子,委婉地相助。当林校长邀请磨子参与以后的排练时,眼泪一下便汪满了磨子的眼睛。作品诚挚地讲述着这样一种善意的接纳对孩子的意义。 第五只轮子 这是十一年前的情景—— 秋天。青羊村,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坡,都色彩斑斓。深黄,淡黄,淡淡的黄;深棕,浅棕,浅浅的棕;深红,浅红,浅浅的红……一道道,一抹抹,一块块,一团团,一点点。没有规则,却似乎又有规则。随意,却又像是精心的布置。但不管怎样,都只有一个词:自然。 青羊村的秋天,静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却在这天下午的三点钟光景,这满地满谷满村满人心的静被打破了—— 四五个警察,加上四五个身强力壮的山民,正在追一个人贩子。 那人贩子偷了一个不足一岁的男孩,不久被发现了。当警察和山民追过来时,他居然舍不得丢下怀里的男孩,拼命逃窜。追与被追,已不知持续多久了,等追到青羊村时,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 青羊村的村民们听到了吼叫声:“站住!” 但那贼胆不小的人贩子居然没有被喝住,抱着孩子,穿过村后的一片高粱地,逃到了村后一座不高不矮的山上。 山上有山楂树、核桃树、海棠树、李子树、苹果树,满山都是树,人一跑进去,转眼就不见了。 人贩子的消失,丝毫没有影响警察和山民们追下孩子并抓获人贩子的决心。警察们一边追,一边号召青羊村的村民们加入他们的追拿行动。 秋天的天空下一片喧哗声,还有杂乱的脚步声。 数不清的人,一会儿在山坡上显现出来,一会儿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一直在山坡上回荡。 终于有人再次看到了人贩子的身影:他往后山跑去了。 “那边!那边!”有人高声叫喊。 很多人看到了人贩子的身影。 人们继续追赶着,呐喊声渐渐远去。 大约过了两个多钟头,参与追赶的几个青羊村的村民,疲惫不堪地回到了青羊村。 “追到了吗?” “没有。那人贩子脚底下可有功夫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就见远远地有他的身影,可怎么追也追不上。” “那些人,那些警察,还在追。看样子,怕要一直追到天边了。” 青羊村的平地和山坡又安静了下来,就像一块大石头扔进平静的河水,激起水花和波纹,过了一会儿,那水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人们虽然还在心里惦记着那件事,但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鸭宝河》中描绘了一条纯净清澈的清水河。这清水河仿佛心灵的镜子,陪伴着一方水土的一方人,孕育着纯净质朴的内心。主人公鸭宝喝着这纯净的河水长到了十二岁。他像极了清水河,心眼儿“透亮得像玻璃做的”。作家描写这份美善遭到的调侃与不齿,也最终拂去了世道的迷乱与偏见,让读者体会到这份源自心灵的美和这份美的守持基于“人”的意义。作品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开启面向人心的询问,启示人们在物欲充斥的时代,守住那些必须守住的心灵之基。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教授 崔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