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国家的秩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韩非子(国家的秩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作者: 张素贞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15.81
折扣购买: 韩非子(国家的秩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ISBN: 9787505730373

作者简介

张素贞,台湾师大文学硕士毕业。曾任台湾师大国文系教授。著有《韩非子思想体系》、《韩非子解老喻老研究》、《韩非子难篇研究》、《韩非子的实用哲学》等;编有《韩非子选读》,校注译有《新编韩非子》等。

内容简介

二、因应制宜 战国时代,时局动荡,社会遽变,过去的制度已经完全崩溃,原本维系 宗法制度的礼节,也因为宗法制度破坏而失去效能。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 就主张依据客观环境,因时制宜,有所革新。他认为:三代称王,所行的礼 制并不相同;五霸称霸,所用的法度也不一样,所以主张“便国不必法古” 。韩非也主张面对现实,客观研究问题,在纷乱之中探讨安定治强的方案。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现象,就要有不同的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切合需要, 朝着富强的目标迈进。 法家既然主张顺应时势,制定因应备变的新制度,对于儒家法先王的学 说便采取抨击的态度。其实韩非学说受荀子法后王(指文武之道)的启发,再 加上时局混乱,因而觉得法后王还是不能彻底面对问题,才完全以商鞅的历 史进化观点为基础,提出许多法术势并重的理论。他宣扬法家学说是顺应时 势的最佳方案,法度赏罚是切合需要的不二法门,在当时确实有它的时代背 景。 (一)社会进化的实例 上古时代,人民少,禽兽多,人民不能战胜禽兽虫蛇。有位圣人出现, 在树上搭盖房子,来避免禽兽的侵害,人民非常高兴,推举他做天下的王, 尊称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腥臭的蚌蛤,肠胃经常闹毛病 。有位圣人出现,钻木取火,烧烤食物,去掉腥味臊气,人民非常高兴,推 举他做天下的王,尊称为燧人氏。中古时候,洪水滔滔,便由鲧和禹父子负 责疏通河流①。近古时候,夏桀和商纣暴虐昏乱,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 伐。 如果说,夏后氏的时代有人在树上搭盖房子和钻木取火,一定要被鲧和 禹取笑了;如果在殷周时代挖掘沟渠,把好好的河流一再疏通②,一定要被 商汤和周武王取笑了。那么,假使在当今的时代,还有人赞美尧、舜、禹、 汤、武的政治,主张效法实行,也一定要被今天的新圣人③所取笑了。所以 ,圣人不期望遵行古法④,不主张墨守成规,认为应该研究当代的实际情况 ,针对它采取因应的措施。(《五蠹》) ① 鲧治水是防堵法,这里韩非子为了简便,用禹的疏通河流概括了。 ② 这是强调不是洪水泛滥的状况,却把治水当成第一要务;并非平时 就不该疏通河道,读者不要以辞害义。 ③ 新圣人,意指法家理想的当代英明君主。 ④ 原文“不期修古”,孙诒让以为应当是“不期循古”,传写讹误。 【解析】 这是《韩非子》重要篇目《五蠹》篇起笔一段。前半根据历史,叙述人 类进化,情形不同,圣人的因应之道为了切合时代需要,也就都不同。后半 推论不合时宜的行事,必将被当代圣人取笑,也间接攻击儒家法先王的主张 不合时宜,然后作结论,提揭“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基本观点。由铺陈 而议论,再作小结论,谨严而锋利。 (二)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耕田的农夫,田里有一截枯树根。有一次,他工作累了,擦擦 汗,正喘气想休息一会儿,忽然看见一只兔子老远跑来,不小心触到枯树根 ,碰断脖子死了。他上前拎起兔子,为自己意外的收获而庆幸!从此,他便 放下了农具,整天守候在枯树根旁边,希望再捉到碰断颈子的兔子。可怜他 痴痴地等,无奈兔子到底不能再捉到,而这件傻事却在宋国成了笑话。 如果现在要拿古代先王的政治措施,来统治现代复杂的人民,都是呆守 枯树根等待死兔子一样的蠢事呢!(《五蠹》) 【解析】 这寓言故事曾被改写收入小学课文,意象清新,结构完整,不知逗乐多 少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在原文中,韩非子只用了四十个字,直承(一)段的议 论,而末后又另有讽评,认为儒者称引先王,冀望再恢复古代政治措施的主 张,也是守株待兔。 单就寓言的写作来说,韩非手法相当高明,守株待兔用来譬喻守旧的愚 拙可笑,称得上妙语解人。实际政治总是面对现实,当代的儒者或者有些是 拘泥不通、抱残守缺的,他的譬喻自有意义,在文章写作上更是活泼引人, 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P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