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法治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作者: 谢晖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4.30
折扣购买: 法治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ISBN: 7563357874

作者简介

谢晖,男,1964年生于甘肃天水,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山东省法理学会会长。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行政权探索》、《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法的思辨与实证》、《法律:诠释与应用》、《法律的意义追问》、《法理学》、《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象牙塔上放哨》等。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学术随笔70余篇。主编大型法学丛书《法理文库》和《公法研究》;主编《民间法》和《法律方法》等学术刊物;担任《中国诠释学》的主要编辑人。

内容简介

4.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状况的实践反思 由此所导致的问题必然是:国家是否可以随意进入社会?可以肯定,在 国家和社会两分的背景下,国家不但不能随意进入社会,而且在社会和私人 权利的空间内,盛行着一个基本的准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一点,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要不要设立国土安全部的争论中, 我们大致能够体味。 以此为标准回顾一下我国当代的情况,就不能不令人生出某种沉重来, 因为在我国,国家权力几乎是越来越大。曾经发生在陕北的“黄碟案”就典 型地表明了至今我国国家权力的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这里以国家机构改革 为例,说明我国对国家权力扩张的无奈。我们知道,20世纪50年代,我们就 搞过一个国家机构精简改革的举措,但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接着,在20世 纪60年代、80年代类似的机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果是形成了规律性 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以至无穷”。甚至在精简中也可能真的 减掉了一些有才华的人,而留下了一些平庸的人。因为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 形下,往往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这是铁打不动的“潜规则”啊 ! 记得南方某杂志曾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山西有一个地方政府要精简三 分之一的公务员,在此之前,当地大批官员的亲属、朋友按三分之一被紧急 安排到政府部门,然后把领导不喜欢的人再精简掉三分之一。其结果是:一 方面,“精简”之后总数依然;另一方面,“精简”掉了有用的,暗中进了 无用的。这种情况,居然在宁夏等地也有存在。甚至有报道说,个别中央国 家机关一部分人被“精简”后,因不能离开他们的领导,又偷偷“借调”进 来,待“精简”风一过,再正式调入。真可谓对上欺瞒有术,对下明火执仗 !这说明了什么?它充分说明我国国家对社会的过分挤压;说明社会对国家权 力监督的基本失灵;也说明政府还未掌握基本的遵循法律推进改革的方式, 而是以领导人的意志和决心来推进改革…… 人员的膨胀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层级太多,以至我们的基层扩展到了乡级 。最近,我国许多学者在研究有无必要保留乡级政权的问题,有些省份也曾 作过乡镇撤并计划。这实际上是政府从基层部分退出的措施,说明国家已经 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从行政管理和建立法治的视角看,此类研究 、此类改革实验都很有价值。这实际上是政府设法从乡镇渐渐退出的一个征 兆。如果国家从乡级政权退出,让县级以下实行自治,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 负担,也能够最终减少政府对社会的过度干预,其直接效果还可以减少大量 冗员。总的来讲,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或至少是好处大于坏处。不过 政府一旦撤出,如果没有相应的跟进措施,就可能会削弱对社会的控制。那 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只好交给地方的自治力量,让县级以下实行社会 自治。这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冗员,减轻财政负担,减少国家干预,而且可以 使政府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要事。除了外交、国防、财政、公共安全、司 法、税收、国民教育、环境卫生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以外(因为社会自治 无法解决这些大事),其他的事情尽可以交给社会自治组织依法处理。这样 一来,乡级政权组织有无存在的必要,就很值得讨论。很多学者认为,这种 存在的必要不大,应该把更多的自治权交给社会,交给乡民。只有这样,才 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政府权力过分膨胀的倾向。这其实就含有国家和社 会相分的意思。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