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少年读经典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内容简介
灭智氏三家分晋 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 权力旁落,实权由六家大(dà)夫把持。他们各自为 政,且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败了,还剩下智 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 力最大。 智襄子智瑶在位时期专权晋国,暴虐无道。智 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就对三家大夫赵襄子、 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 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 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块有万户之民的土地来归给公 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瑶居心叵测,想以公家的名 义施压让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智瑶首 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本不想给,但段规进 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姑且给他, 使其骄傲,他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 必定会动用武力,这样我们就可以伺机而动了。” 于是,韩康子便把有万户之民的土地送给了智家; 魏桓子为了使智瑶骄傲,也拿出了土地和人口。 智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无恤并不答应 ,说:“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 人。”智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 起发兵攻打赵家。 智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 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兵马退守晋阳。 没过多少日子,智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就把晋阳 城团团围住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守城池,不许 交战。每当三家人马攻城的时候,城头上射下的箭 就好像飞蝗似的遮天蔽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 步。 赵襄子凭借弓箭优势在晋阳城死守了两年多, 智瑶始终没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瑶到城外察看地形,当他看到晋阳 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时,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 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方向 来,晋阳城不就被淹了吗?于是,他就吩咐士兵在 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 游筑起大坝,拦住上游的河水。 此时正赶上雨季,上游水坝上的水满了。智瑶 命令士兵在水坝上挖开了一个豁口。这样,大水就 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们跑到房顶上避难 ,灶头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 。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对赵襄子忠心耿耿,宁可 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瑶乘战车巡察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在 旁边保护。智瑶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两人说:“你 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只知道水可以 本书以启发学生,使其对我国历史产生兴趣为目的,在《资治通鉴》的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精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流传较广的故事加以整理改写,还特地加入了一些有趣的插件,介绍各种古代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