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言(精)/徽州文化全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徽语区的人虽然也像其他地方一样,长期过着封建的农耕生活,但是这 里的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和程朱理学的束缚,才是造成徽语分歧极为重要的 社会原因。 历史上迁入徽州各地的豪强大姓或仕宦之家,多是按照一家一族建立村 寨的,严格限制或极力排斥他姓人,这样就形成了一村一族的制度。至今还 呈现着这样的局面。例如,歙县的雄村曹姓,许村许姓,上丰宋姓,蓝田叶 姓,呈坎罗姓,棠樾鲍姓,潜口汪姓,渔梁和深渡的姚姓,黄备张姓,周邦 头周姓,水竹坑和大谷运柯姓;等等。此外,徽州还是程、朱理学的故乡。 在其“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的影响下,很多村寨祠宇高耸,匾额辉煌,牌坊 林立,一派孝亲敬宗、崇奖贞节的景象。昔日的徽州,正如《安徽通志》所 载:“千年之冢,不同一坏,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这种宗法制度把人们束缚在一村一寨的天地里 ,当然也限制了语言的交际范围。 此外,由于历史上移民的来源不同,带来的方言也有不同。这也是造成 徽语内部分歧的重要原因。仅就歙县大姓氏的宗谱记载看,程姓来自河北邢 台,江姓、曹姓、方姓、毕姓来自河南,王姓来自山西太原,鲍姓、胡姓来 自山东,姚姓来自四川成都,吴姓来自湖南,黄姓来自湖北,洪姓来自广东 等等。这些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迁入徽地之后,大都在自家的村寨里生活 ,语言势必孤立发展,造成徽语的分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各大姓氏势必会不断地向外扩张生活区 ,选择新的居住点。这些本为操同一家族话语的人,随着迁居又将这种话带 到了异地,并且同样进行着孤立的封闭式的发展变化。这就形成了如今分布 在皖浙赣交界地区的由土语群构成的徽州方言。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