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语女法医(虫卵之谜)
作者简介
\"川濑七绪 日本知名推理小说家。 2010年以《寂静的Moratorium》入围鲇川哲也奖,同年以《Heaven Knows》入围江户川乱步奖。2011年凭借《万事请注意》夺得江户川乱步奖,为相隔15年来又获此奖的女性。 其极具标志性的代表作为《尸语女法医》系列,本部为该系列之一。\"
内容简介
\"Chapter1 多方协作 房间里冷气开得很足,但一股烧焦的肉味依然弥漫四周。不过,这 气味并不是生肉在炭火上烧烤时散发出的肉香,而是已经开始腐败的臭 气。这难闻的气味分子直钻鼻腔深处,而且在鼻腔里至少可以残留两天。 东芳大学法医学教室的地下室里,四壁和地面都是混凝土材质,一 种压抑的鼠灰色铺天盖地而来。“咔嚓”“叮咚”“哐当”......刺耳的 金属撞击声在墙壁之间跳跃,还不停地产生令人心烦的回声。过度明亮 的灯光被不锈钢解剖台反射到四面八方,刺激着人们睡眠不足的瞳孔。 警部补岩楯祐也脸上的医用面罩总是往下掉,他不得不频繁用手指 把面罩推回原来的位置。 在反射着银光的不锈钢解剖台上,放着一段类似烧焦炭化的树木残枝样 的“东西”。如果把这段“东西”放在河边的话,人们不会感到奇怪,因为 它就像野营的孩子从林子里找来生火燃烧后留下的树枝残骸。但是,如果仔 细辨认,可以看出这段“东西”具有人形的特征。四肢的前端都已被火烧毁, 呈缺损状,但头颅还在,只不过已经缩成瘤子状。这颗头颅已经露出头盖骨 的外形,外面紧紧裹着一层焦黑的皮肤残留物。 和已经烧成黑炭的肢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人形物体的腹部胀 裂开来,爆出一摊被烟熏过的桃红色物体。那是小肠!在整个黢黑的肢体上,唯有这一摊颜色鲜艳的东西暴露出来,更加令人作呕。这摊黏糊糊、 纠缠不清的小肠好像马上就要流下来,落到手术台上。 “当——”一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终于让岩楯祐也回过神来,他那 双死盯在小肠上的眼睛才找到机会转向别处,这也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真庆幸,被噩梦缠绕的时间终于可以稍微缩短一点了。法医梅原敦刚才 随手丢到不锈钢托盘里的镊子发出了那个清脆的声音。但镊子并没有老 实地待在托盘里,而是弹了一下落到了地上,一旁的男助手慌忙将它捡 了起来。 梅原敦此刻的心情异常糟糕。虽说他一年到头的心情总是很糟糕, 但今天所有的因素都让他的心情更加糟糕。在透明的医用面罩下,他眉 间三道深深的皱纹清晰可见。连环纵火案已经发生多起,但这次却有人 丧命。梅原敦的表情、动作,分明是在指责警方的不作为。 梅原敦摘掉已经弄脏的医用乳胶手套,把两只团在一起用力地扔进 脚边的垃圾桶。随后他戴上一双新手套,又给助手递了个眼色。助手立 刻心领神会,把死者牙齿的 X 光照片插在了灯箱上。梅原敦把一面小反 光镜伸入死者口中,助手则拿起 35 毫米相机为牙齿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 死者的双唇已经烧毁殆尽,牙齿呈裸露状,梅原敦花了些时间对每颗牙 齿进行了仔细确认。 “死者肘部以下已经烧没了,没办法进行指纹对照。但牙齿的结构 和治疗痕迹可以进行比对。检查之后我可以确定,死者的牙齿状况与她 生前在牙科医生那里拍的 X 光照片完全一致。” “死者就是被烧毁的那所公寓的住户,女性,32 岁。”警方痕迹鉴 定课课长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道。法医梅原敦也轻轻地点了点头。 “后面会对死者的身体组织进行检查,但根据现场对死者牙齿的检 查,再比对死者生前的牙科记录,应该是本人无疑。死者身高大约 161 厘米,遗骸重 30 千克。因为手脚已经缺失,再加上部分肌肉组织烧毁以及水分 的蒸发,所以才变得这么轻。” “是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死亡吧......”西高岛平警察署署长开口说 道。他一副通情达理的表情,之前对于旁人的发言多次点头表示认同。 此时,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打湿,胸前有一个三角形的汗迹。 署长近 100 千克的庞大身躯包裹在蓝色的手术服下,虽然房间里的 冷气很足,但他还是汗流浃背,而且像刚跑完马拉松一样,上气不接下气。 梅原敦不客气地看了一眼这位署长,冷冰冰地说:“这么草率地得出结 论怕是不太好吧,而且调查死因是我的工作!” “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觉得,火灾中的死者大多是吸入 了有毒气体所致。这已经是常识了。” “毫无意义的常识,我劝你还是保留在你的心里吧。切开死者的肚子, 如果我发现 10 颗子弹呢?” “如果举这些例外的情况,那就没完没了了。我只是根据情况进行 推测。” “你那不是推测,而是臆测。而且,不正是因为你们以前错误判断 了调查方向,才导致这次死了人吗?” 梅原敦把脸贴近死者,从头到脚仔细地检查着遗骸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开口说道:“有件事情我一直如鲠在喉。你们警方内部是不是有个 心照不宣的规矩,就是不出现死者就不会动真格的?跟踪狂也好,虐待 儿童也好,家庭暴力也罢,只要不死人,你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吧? 只有死了人之后,你们才会慢吞吞地行动起来。我说,岩楯警部补,我 想这个案子的详细情况你应该最清楚了,向你打听点事情行吗?” “什么事?” “在板桥附近,这周以来发生了几起纵火案?” “4 起。半年来一直有纵火案件发生,但之前都是一月一起的频率。 说起来,这像是个‘模范纵火狂’所为。” 听岩楯祐也这么回答,梅原敦不屑地用力“哼”了一声,然后挤出 一声干笑,说:“这家伙如此‘勤快’地四处放火,而你们每回都像看 热闹一样,事发后到现场拍几张照片就完事了,还让这家伙逍遥法外了 半年之久!虽说有穿着制服的警察在夜间巡逻,但依然让那家伙屡屡得 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你们警察给了那家伙犯罪的机会。” “医生,您可真够刻薄啊!当地的居委会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 我们还是希望您不要再指责我们了,我们警察真的没有背着手在旁边看 热闹。”站在岩楯祐也斜后方的侦查一课课长平静地说道。然后,他用“请 你闭嘴”的目光瞪了一眼梅原敦,接着说道:“我们各做各自领域的专 业工作。医生请您时刻牢记这一点。” “完全同意!所以,请门外汉不要再说什么‘烧死的人都是一氧化 碳中毒’,更不要再说这是什么‘常识’。” 梅原敦医生幽幽地说完这句话之后,西高岛平警察署署长用手扶了 扶那嵌入脸颊的玳瑁眼镜框,露出一脸尴尬的苦笑。他是想用笑容来掩 盖内心的愤怒和羞耻,但这样的笑注定非常难看。心里想什么,随口就 说出来,这是署长的一个坏毛病。但梅原敦医生觉得,嘲笑署长不走脑 子的结论,着实很痛快。自己一句话就把署长打得“落花流水”,他自 我感觉很好。 室内的空气依然沉重,大家都闭嘴皱眉,凝视着横在解剖台上的遗 骸。虽说在空调的作用下,室内的温度已经被调低到令人感到森森寒意, 但这并不能阻止遗骸腐败的进程。腐烂产生的臭味似乎越来越浓,刺激 着人的鼻腔。 今天和岩楯祐也搭档的警官是年轻的鳄川宗吾,他一动不动笔直地站立在岩楯祐也身旁。鳄川宗吾竭尽所能地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但金 属边框眼镜后面的那双小眼睛暴露了他内心的动摇。那对眼珠似乎找不 到合适的安放位置,不停地四处乱动。 这时,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了整点的钟声,已经是下午 4 点了。 法医梅原敦则专心于用镊子采集遗骸上尚未烧尽的纽扣、铆钉、小 装饰品等物件。他把这些东西从遗骸上取下之后,递给了助手。 在医生工作的过程中,鳄川宗吾怯生生地说:“医生......不好意思, 打扰您一下,我能问个问题吗?” 署长立刻咳嗽了一声,想借此训斥随便发问的部下。但梅原敦却转 过头看了一眼鳄川宗吾,然后扬了扬下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为什么只有尸体的右侧看起来烧伤程度要轻一些呢?这到底是怎 么回事?” “因为她刚开始倒在地上的时候,身体右侧在下面。” “‘刚开始’右侧在下面?也就是说,中途她还变换过姿势?” “没错。你应该烤过鱿鱼吧?哦,对了,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都不会自己烤鱿鱼了。” “我小时候跟爸爸一起用炭火烤过鱿鱼。” “那你应该知道,鱿鱼用火一烤,很快会打卷,对吧?人的尸体也是一样,火烧会使肌肉改变性质,尸体也会随之变换位置,而且变换的幅度超出你的想象。” 在署长的头脑中,把眼前的遗骸和烤鱿鱼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这 不禁让他感到胃中一阵翻江倒海,他连忙咽了口口水,把涌到喉咙的一 些东西“镇压”了下去。 “死者肘部弯曲,两只小臂朝上,膝关节也呈现弯曲的状态。无论 是被烧死的人,还是被烧过的尸体,都会变成拳击运动员打拳时的样子。就像这样......”说着,梅原敦屈膝弯腰,两臂抬起,做了一个拳击运动员比赛时的姿态给鳄川宗吾看——和解剖台的遗骸确实很像。遗骸肘关节弯曲,两 只小臂直直地向上举起。膝关节弯曲,大小腿夹成了一个“7”字形状。 “这具遗骸上的烧伤基本都在三度以上,已经烧到了脂肪层。手、 脚以及脖子和躯干的一部分都已被烧到炭化,缺损不见了。” “那肠、肠子呢?看起来还保持着原样。”鳄川宗吾望着那摊为遗 骸增添了一些鲜艳色彩的外露肠子,用几乎颤抖的声音问道。 “即使肌肉被烧得绽裂开来,内脏从中露出,尸体的肚子里也不会轻易燃烧起来。特别是肠子,因为肠子的水分很多。要想用火把人体彻 底烧成灰,还是很困难的。即使在火葬场,要把遗体烧成骨灰,也需要用800摄氏度以上的火力连续烧两个小时。死者家的大火是什么时候扑灭的?” “大概烧了一个小时以后。”岩楯祐也回答道。 “那样的话,从这具遗骸炭化的情况判断,她房间里的可燃物应该 比较多,旁边还有助燃的东西。或者,也有一种可能,死者被淋了汽油, 然后点燃。” \" \"★江户川乱步奖上别具特色的女性推理作家,警察小说、本格推理小说飞跃之作! 本系列作品一度在日本掀起有关“法医昆虫学”的狂热话题讨论!今野敏先生倾情力荐! ★法医昆虫学从业者“重口”日常全揭秘! “五分熟”的蛆团、断头的毛毛虫尸体、藏有可卡因的蜂虫……看学者们如何依靠昆虫密报,获取案件线索! ★“法医昆虫学是一门通过尸体上冒出的昆虫成长和生态组成来推断死亡时间和犯罪环境的罕见学科。在欧美国家,法医昆虫学已逐步被应用到犯罪搜查中,成为破解案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日本,大家对其的印象仍停留在‘一门奇怪的新学科’。”——著者 川濑七绪 ★走进第一案发现场,精彩程度堪比《非自然死亡》!每一个案发现场,第一个到达的,都是虫子。 复述被害者的生前自白,还原被毁尸灭迹的凶案现场,虫子知道真相。 ★日本推理小说家、多位日本书评家共同推荐! 日本书评家村上贵史先生、香山二三郎先生、今野敏先生共同力荐。 ★随书附赠尸语女法医主题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