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犬的天堂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文学创作丰富多样,题材广泛,对当代文坛和语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其绘画创作以兼取中西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长期致力民间文化研究,积极推动多项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内容简介
麻雀 这种褐色、带斑点、乌黑的尖嘴小鸟,为什么要在城 市里落居为生,我想,一定有个生动并颇含哲理意味的故 事。不过这故事只能虚构了。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又机警,又多疑,似 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为“老家贼”。 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 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 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 ,就垂下来,像一个秤锤,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 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性,因 此它不是家禽。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人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 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大墙中间脱落掉一两块砖的洞眼 儿里。在那儿,远远可见一些黄黄的*,五月间,便由那 里传出雏雀儿一声声柔细的鸣叫。这些巢总是离地很远, 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经常同人打交道,它懂得了人的恶意。只要它飞进人 的屋子,人们总是先把窗子关上,然后连扑带打,跳上跳 下,把它捉住,拿出去给孩子们玩弄,直到它死掉。几乎 没有人打开窗子放它飞去。因此,一辈辈麻雀传下来的一 句警句,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人。麻雀生来就不相信人。 它长着土的颜色,为了乱淆人的注意力。它活着,提心吊 胆,没有一刻得以安心。逆境中磨炼出来的聪明,是它活 下去的本领。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 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 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都要死去一批,麻雀却在人间活 下来。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闪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 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快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 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 铁夹子,张在空间的透明的网等,并且在这上边、下边、 旁边撒下一些香喷喷的米粒和面渣。还有那些特别智巧的 人发明的一种又一种奇特的新捕具。 有时地上有一粒遗落的米,亮晶晶的,那么富于魅力 地**着它。它只能用**的眼睛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 飞过去叼起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 这是因为它看见了无关的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 觉;或者无端端地害怕起来。它把自己吓跑了。这样便经 常失去饱腹的机会,同时也免除了一些可能致死的灾难。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 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反要 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 警地左顾右盼;起飞的动作有如闪电,而且具有长久不息 的飞行耐力。 它们总是吃不饱,需要往返不停地奔跑,而且见到东 西就得快吃;有时却不能吃,那是要叼回窝里去喂饱羽毛 未丰的雏雀儿。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