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光的连结](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7/20231113175558104.jpg)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4.84
折扣购买: 来自光的连结
ISBN: 9787535497659
洪永争,广东阳江市人,现居佛山南海,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涉猎小说、散文、诗歌和书法创作,多种文体散见于《人民文学》《小小说月报》《作品》《广州文艺》《特区文学》《中西诗歌》《羊城晚报》等报刊。曾7次获得《人民文学》全国征文奖;2010年,长篇小说《天谶》在北京获奖;2012年获得佛山文学奖,首届全国青工小说新人奖;2013年获得首届“大沥杯”广东省小说奖。2017年获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最高奖“青铜奖”。书法作品十多次入选广东省各大展览并获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月亮坡》《蛋家船下水如天》。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理事,佛山文艺创作院首届签约作家,南海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沥城笔会副会长。
我房间的案台上,摆着一本《米芾墨迹大观》, 里面收集了“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几乎所有的书法作 品。在米家众多字帖中,我对《苕溪诗帖》和《蜀素 帖》尤为倾心。两帖皆系中年米芾在同一年书写的, 《苕溪诗帖》书于元佑戊辰八月八日,《蜀素帖》书 于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故两帖字之结体、风格大 体相同。翻开两帖,顿觉满纸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一如酷暑里饮一杯冰镇的啤酒,那种感觉一个“爽” 字了得。 学书必读帖,这是常识,读帖不是一劳永逸,而 是常读常新。我二十出头读二帖,就像谈对象时见到 个内涵丰富但外表平常的大姑娘,老不来电,总觉得 没有元代书家赵子昂那种娟秀的“赵体”字瞧着顺眼 ,可是“媒婆”和长辈老夸她如何如何好,这让我敬 而远之。不过凭着我对古体诗的热爱,古帖的另一种 味道——文学味吸引了我。《苕溪诗帖》开头那两句 诗“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 象,一言蔽之,就是:美。因为美,我将之写成条幅 ,分别挂在房间和办公室里。 有一回,一位书友欣赏完我的书法后问两句诗的 意思,我给他问住了。虽然我经常诵读它,可是它的 含义我还真没有好好想过,书友这么一问,我有点慌 乱,赶紧凑合说:“‘松竹留因夏’的意思是,松竹 长得茂盛是因为夏天到了。”书友说:“第二句呢? ”我按照第一句的思维理解: “‘溪山去为秋,的 意思是,溪山……溪山……”我开始发现按照第一句 的思维去理解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第二句不通,第 一句的解释也未必对。 我刮尽脑汁,弄不出个所以然来。书友也解释不 了。 《苕溪诗帖》是著名的书法帖却不是著名的文 学作品,很难查找到这样的资料。可能是自己驽钝, 数月的参悟,仍旧参不透其中奥妙。时日久了,便渐 渐地把这事给淡忘了。 那年夏天,我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我下岗了。刚 二十四岁的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情绪很低落,终日 躲在父亲的果园里,逃避在满山瓜果树木、溪石冷泉 之中,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叹 。弟弟所任教的学校离父亲的果园不远,他每天晚上 都过来跟我谈心,父亲也经常鼓动我去钓鱼,渐渐地 ,我的心情好起来,有了看书的闲情。一日重读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便有了攀登故乡 最高峰罗琴山的雄心壮志。 罗琴山离父亲的果园不远,弟弟十分赞同我的想 法,找个合适的时间,我和他出发了。上山的时候, 精神亢奋,爬上几百米高的罗琴山顶也不觉得累。由 于阳光猛烈,下山的时候就觉得有点疲惫,看到松树 树阴老想停下来休息,在一棵高大的古松下,我终于 忍不住坐下来,古松修竹阴下凉风习习,松声如海, 渐渐地,我恢复了精神。仰观头顶古松,俯察脚下万 物,我恍然大悟,我现在其实就是“松竹留因夏”这